從行李箱裡翻出那本蓋滿章的護照,算算這十幾年,跑過的國家也有二、三十個了吧?跟團、揹包、摩托車,各種玩法都試過。但說真的,要論自在深入,還得是臺灣自駕遊!那種方向盤在手,說停就停,發現路邊隱藏版美食或秘境就拐進去的感覺,其他方式真給不了。尤其是臺灣,路況整體不錯(當然,山區例外,等下會吐槽),租車方便,加上滿坑滿谷的美食和美景,自駕簡直是開啟臺灣的正確方式!
不過啊,第一次來臺灣自駕遊的朋友,可別傻傻地以為租了車就能橫衝直撞。踩過的雷、繳過的學費(比如罰單…),讓我覺得行前功課真的超級重要,差一點就差很多!
目錄
行前準備:別讓小疏忽毀了假期
拜託,出發前別只顧著看景點照片流口水!臺灣自駕遊的順利與否,一半取決於行前準備紮不紮實。
- 證件是命根子: 最重要的就是駕照!如果你是「外國人」(包含大陸港澳朋友),記得確認你的駕照是否需要申請「國際駕照」或「駕照譯本」。臺灣認可的是「國際駕駛許可證 (International Driving Permit, IDP)」。別搞混了「國際駕照」這個俗稱和「IDP」這個正式檔案喔!只帶本國駕照正本通常是不行的! 建議直接上監理站網站查最新規定,這錢不能省,時間更要預留。我聽過朋友興沖沖到租車櫃檯才發現證件不符,當場傻眼,整個行程被打亂,欲哭無淚啊!
- 網路就是你的眼: 導航靠什麼?手機Google Maps啊!沒網路就瞎了。機場一下飛機,第一件事絕對是搞定SIM卡或行動WiFi分享器。各家電信都有旅遊方案,機場櫃檯林立,比較一下流量和價格,選適合自己的。我個人偏好SIM卡,插卡即用,省電又方便。別省這個錢,迷路浪費的時間和油錢更貴!離線地圖?可以備著,但實時路況和搜尋功能差太多,只能應急。
- 支付方式要靈活: 臺灣電子支付(Line Pay, 街口支付等)很普及,信用卡(Visa/Master為主)在連鎖店、飯店、大餐廳也幾乎暢行無阻。但是! 老字號小吃攤、夜市、偏鄉小店、甚至有些停車場,現金還是王道。特別是那種銅板美食,沒現金只能乾瞪眼。建議備足臺幣現金,分散放好。提款機(ATM)很多,但跨行手續費和匯率也要考慮進去。
- 保險買安心: 租車公司的基本保險(強制險)一定有,但那通常只賠對方和基本車損。強烈建議加買「車體碰撞險」(CDW/LDW) 和「竊盜險」(TP),把自負額降到最低,甚至零。臺灣山路多,都市機車也多,刮刮碰碰難免。花點小錢買個安心,出事才不會賠到脫褲子。另外,個人旅遊平安險也別忘了,保障範圍更廣。
- APP裝起來: 除了Google Maps,強力推薦裝停車大聲公!找停車位、比價錢、看剩餘車位(部分支援),在大城市超級實用。另外,像高公局1968(看國道即時路況)、氣象局APP也很必要。臺灣天氣變化快,尤其山區,出發前查一下天氣預報,免得開到一半碰上濃霧或大雨,心驚膽跳。
租車注意事項:擦亮眼,別踩坑
搞定證件,接著就是挑臺好夥伴了!臺灣租車公司選擇不少,國際連鎖的(如AVIS, Hertz)、本土大型的(如格上、和運、中租)、還有一些在地小公司或線上平臺。怎麼選?我的經驗談給你聽。
- 比價是王道,但別只看價格: 上網比價平臺(像是Rentalcars.com, Klook, KKday)先掃一遍,瞭解大概行情。注意! 超級便宜的價格,常常隱藏陷阱:可能是老舊車款、里程限制嚴格、保險不完整、或是取還車地點不方便。我中過招,租了臺超便宜的小車,結果冷氣不冷,夏天開在臺南差點變人乾!仔細看條款,特別是保險內容、里程限制、油料政策(滿油取還最常見)、取還車地點和時間額外費用。
- 車型選擇有學問:
- 都市/平路為主: 小車(如Toyota Vios, Yaris)足矣,省油好停車。臺灣巷弄窄,停車格小,開大車是自找罪受。
- 多人/行李多: 選中型轎車(如Toyota Altis, Nissan Sentra)或休旅車(SUV,如Honda CR-V, Toyota RAV4)。休旅車視野好,山路較穩,但油耗高,停車更考驗技術。
- 跑山區/東部: 建議有點馬力的車款(1.8L以上),爬坡才不會氣喘吁吁。有人喜歡開車況好的老車上山,覺得刮到不心疼,但…安全和拋錨風險自己衡量。
- 特殊需求: 像我們上次去花東海岸線,租了臺敞篷車(雖然是二手的),吹著海風看太平洋,爽度破錶!當然價格也…嗯,算是犒賞自己啦!
- 取車當場驗車要龜毛: 拿車時,務必跟業務員 「一起」 繞車一圈,仔細檢查!任何刮痕、凹陷、輪胎磨損、燈罩裂痕、內裝汙損,甚至胎壓(目測或請他確認),用手機拍照或錄影存證,清清楚楚!合約上也要註記。別怕麻煩,這是保障自己。有一次我沒注意看車頂一個小凹洞,還車時被說是新傷,爭了半天才沒事,浪費時間又壞心情。油表也要確認是滿的(按合約規定)。順便問清楚備胎、千斤頂、警示牌在哪,緊急情況不求人。
- 還車容易忽略的點: 預留足夠時間去還車,別趕飛機火車。油要加到取車時的同一個刻度(通常是滿油),差一點點可能被收高額油費。車子內部清乾淨,別留一堆垃圾(基本的啦)。再次和業務員一起檢查車況,確認無誤再簽名離開。保留好所有單據,直到信用卡帳單確認無誤。
交通規則注意事項:別當馬路三寶!
方向盤在手,責任也要扛起。臺灣的交通環境…嗯,很有「特色」。遵守規則不只安全,也避免荷包失血。
- 紅燈就是紅燈,黃燈不是衝刺訊號! 臺灣路口監視器多,闖紅燈罰很重!看到黃燈,除非真的煞不住,否則乖乖減速停下。
- 禮讓行人! 臺灣持續加強「行人帝王條款」,在路口、行人穿越道(斑馬線),只要有行人(不論是否線上上),都必須完全停車禮讓!未停讓罰款很高(新臺幣3600起跳),還會被民眾拍下來公審。我在臺北開車時,每次過斑馬線都特別小心,停就對了!
- 機車海嘯來襲! 臺灣是機車王國,尤其都會區,機車像潮水一樣。變換車道、轉彎、開車門,一定要打方向燈 + 看後視鏡 + 轉頭看盲點!「未注意車前狀況」或隨便開車門害騎士摔車,責任很大。習慣性地多看一眼吧!
- 禁止轉彎/紅燈右轉要看清楚! 不是每個路口都能紅燈右轉!要看是否有「紅燈準許右轉」的輔助標誌。通常有專用右轉燈或牌子才行。像臺北很多路口禁止紅燈右轉,沒注意就等著收罰單。禁止左轉的路口也很多,導航有時反應不過來,自己眼睛要放亮。
- 高速公路(國道)規矩:
- 內側車道是超車道! 超完車盡快回中線。龜速佔用內線會被罰(雖然抓得嚴不嚴是另一回事…)。時速低於80公里不能開上國道。
- 保持安全距離! 臺灣人很愛貼車,但這習慣超危險。保持足夠的「前車距離」很重要。
- 注意「高乘載管制」! 假日某些國道路段(如國5雪山隧道往宜蘭方向),會限制車上必須有特定人數(如3人以上)才能通行。出發前查詢「高公局」網站,免得白跑一趟。
- ETC電子收費: 租車通常已裝eTag(類似ETC),走ETC車道自動扣款(費用會加到租金帳單)。沒裝eTag就走現金車道。確定一下租車公司怎麼處理過路費。
- 停車別亂停! 紅線絕對禁止停車、黃線通常禁止停車(特定時段除外)。找合法停車格或收費停車場。亂停車拖吊效率驚人,罰款加拖吊費會讓你心碎。善用「停車大聲公」APP找車位。路邊停車格常是收費格(有編號),要看清繳費方式(通常是旁邊的繳費機投幣或掃碼)。
- 手機?絕對禁止手持使用! 開車時手持打電話、滑手機,罰很重!要用就靠藍芽或手機架。導航設定好再出發。
老實說,臺灣都會區開車壓力不小,機車多、車道有時不明顯、找停車位煩。但出了都市,開在東海岸、南投山區,那種遼闊感和自由感,絕對值回票價!這也是為何我總推薦臺灣自駕遊,尤其想玩得深入的話。
行程規劃:路線與時間,抓鬆不抓緊
規劃臺灣自駕遊行程,核心原則:「抓鬆不抓緊」!塞滿滿的行程,只會累死自己,失去自駕的悠閒感。臺灣雖不大,但點到點開車時間,加上找路、找停車、塞車(尤其連假或週末)、還有你臨時看到路邊美景想停下來拍照…時間很容易被吃掉。我習慣一天排最多2-3個主要點,車程最多控制在3小時左右(單日),這樣比較舒服。
這裡分享一條我個人很愛的經典路線,適合7天6夜,涵蓋都市、山景、海景、美食,節奏適中:
天數 | 路線與重點 | 主要駕駛路段 (估計時間) | 住宿建議 | 特色 |
---|---|---|---|---|
Day 1 | 抵達臺北桃園機場 → 取車 → 臺北市區 (適應右駕、市區駕駛) | 機場 → 臺北市區 (約1hr) | 臺北 | 熟悉車輛、市區路況、吃夜市 |
Day 2 | 臺北 深度遊 (避開尖峰開車,善用地鐵) | 市區短程移動 | 臺北 | 故宮、101、永康街等,車停飯店較省事 |
Day 3 | 臺北 → 日月潭 (國道3號→國道6號→臺14線) 途經埔里吃點心 | 臺北 → 日月潭 (約3.5-4hrs) | 日月潭 | 湖光山色、騎單車、纜車 |
Day 4 | 日月潭 → 清境農場 (臺14線→臺14甲線) → 清境農場 周邊 | 日月潭 → 清境 (約1.5-2hrs) | 清境 | 高山草原、綿羊秀、步道雲海 |
Day 5 | 清境農場 → 花蓮 (臺8線中橫公路 → 太魯閣 → 花蓮市) 注意:山路挑戰! | 清境 → 花蓮 (約5-6hrs) | 花蓮 | 壯麗峽谷、斷崖、燕子口、長春祠 |
Day 6 | 花蓮 周邊 (清水斷崖、七星潭) 或 花蓮 → 臺東 (花東縱谷海線或山線) | 花蓮 → 臺東 (約3-3.5hrs) | 臺東 | 太平洋海景、縱谷田園風光、溫泉 |
Day 7 | 臺東 周邊 → 返程 (臺東 → 高雄左營高鐵站 還車,搭高鐵回臺北轉機場 或 臺東機場飛) | 臺東 → 高雄左營 (約3.5-4hrs) 或 臺東機場 | 溫暖的家 | 伯朗大道、鹿野熱氣球(季節)、知本溫泉 |
行程重點提醒:
- Day 5 清境到花蓮走中橫: 這是條經典但極具挑戰性的路線!臺8線(中橫公路)山路蜿蜒、狹窄(部分路段僅容一車通行)、落石風險高、大貨車多。駕駛技術要夠好,精神要非常集中! 天氣不好(起霧、下雨)絕對不要冒險。開這段路大概需要5-6小時,中間會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精華區(燕子口、九曲洞、長春祠)停留遊玩,所以實際時間會更長。如果對山路沒信心,建議改走:
- 替代方案A: 清境 → 臺中高鐵站 還車 → 搭高鐵到臺北 → 臺北搭火車/飛機到花蓮 → 花蓮再租車 (適合時間多、不想開山路的人)。
- 替代方案B: 清境 → 埔里 → 經國道6號回臺中 → 臺中搭火車到花蓮 (時間更長)。
- 替代方案C: 完全捨棄花蓮,清境後往南投其他點或嘉義阿里山走。
- Day 6 花蓮到臺東: 花東縱谷有「山線」(臺9線)和「海線」(臺11線)兩條主要公路。
- 臺9線 (山線): 經過瑞穗牧場、北迴歸線標誌、池上伯朗大道(金城武樹)、關山、鹿野高臺(熱氣球)。田園風光秀麗。
- 臺11線 (海線): 緊貼太平洋,景觀壯闊,經過石梯坪、長濱、三仙臺、加路蘭遊憩區。看海首選。
- 時間夠可以選一條去程,另一條回程(繞一圈)。時間不夠就選一條自己喜歡的風格走。我個人私心愛海線,開車看太平洋,心情超開闊!
- 還車安排:
- 如果最後從臺東離開,可以選擇在臺東機場還車(需確認租車公司是否有點,且營業時間是否能配合你的航班)。
- 更常見的是開回高雄左營高鐵站還車。左站是大型交通樞紐,大部分租車公司都有點,然後直接搭高鐵回臺北(約1.5-2小時),再轉機場捷運去桃園機場。這樣比較有彈性。
- 務必確認還車點的營業時間是否能配合你的交通安排!趕飛機一定要預留充足緩衝時間(建議至少比航班起飛前3小時抵達機場)。
- 彈性調整: 這行程僅供參考!你可以根據喜好增減天數、地點。喜歡海邊就在臺東花蓮多待;喜歡山就多在清境、阿里山停留;喜歡文化古蹟就加臺南進去。臺灣自駕遊的魅力就是隨心所欲!
景點:精挑細選,不只打卡
臺灣景點多到爆炸!這次選5個我覺得自駕特別方便或體驗特別好的點,按前面行程路線稍微排一下: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 介紹: 臺灣最大的天然湖泊(其實是水庫啦),群山環抱,湖水碧綠。名氣超大,確實有它寧靜秀麗之處。自駕的好處是能輕鬆環湖(約33公里),探訪不同角度的美,像玄光寺碼頭(阿婆茶葉蛋)、伊達邵部落(原住民美食)、向山遊客中心(絕美建築)。搭船遊湖是經典,但我更推薦騎腳踏車沿著環潭腳踏車道(部分路段是世界級美景),開車的話,有些秘境觀景點(如慈恩塔步道入口附近)能俯瞰全湖,超讚!
- 地址: 南投縣魚池鄉(環繞整個湖泊)
- 營業時間: 開放式景區,全天開放。各遊客中心、纜車、船班有固定開放時間(通常8:00-17:00),需查詢。
- 門票: 開放式,免費。搭船、纜車、參觀部分設施另購票(如九族文化村門票包含纜車)。
- 交通: 自駕遊直接開車環湖最方便!湖邊有許多停車場(部分收費)。也可搭臺灣好行巴士,但班次有限。
清境農場
- 介紹: 位於南投仁愛鄉,海拔約1700-2000公尺的高山草原農場。天氣好時,藍天白雲配上綠油油的草地和綿羊,很有紐西蘭FU!招牌的「羊咩咩脫衣秀」(綿羊秀)和「馬術表演」很受歡迎。青青草原步道走起來心曠神怡。周邊很多歐風民宿,形成獨特景觀。開車上來要注意:山路蜿蜒(臺14甲線),暈車藥備著! 山區氣候變化快,薄外套必備,夏天也可能突然變冷或起霧。
- 地址: 南投縣仁愛鄉仁和路170號(青青草原)
- 營業時間: 青青草原:平日 08:00-17:00 / 假日 08:00-17:30 (綿羊秀時間:例假日及寒暑假 09:30、14:30 於青青草原表演臺)。詳細時間請上官網查詢。
- 門票: 青青草原:平日 NT$160 / 假日 NT$200 (成人票價,現場購票)。小瑞士花園等另外收費。
- 交通: 自駕是最推薦的方式! 直接開到各景點或民宿的停車場。雖然有接駁車,但班次較少且集中在特定點,靈活度遠不如開車。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天祥以東精華段)
- 介紹: 世界級的景觀!從花蓮進入,從「東西橫貫公路」牌樓開始,峽谷越來越壯觀。立霧溪切割大理石巖層形成的險峻峽谷、斷崖、隧道,非常震撼。重點步道和景觀點包括長春祠、燕子口(要戴安全帽!)、九曲洞、綠水步道、天祥。開車穿越本身就是一種體驗,但很多精華路段需要下車步行才能深入感受。部分路段需注意落石警告。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資料豐富,建議先停下來瞭解。開這段路,速度要慢,才能欣賞風景也確保安全。
- 地址: 花蓮縣秀林鄉(主要峽谷景觀沿臺8線展開)
- 營業時間: 開放式景區,全天開放。各遊客中心(太魯閣、布洛灣、天祥)開放時間約 08:30-16:45。部分步道夜間不開放。
- 門票: 免費!免費!免費!太魯閣國家公園是免費入園的!但部分停車場收清潔費。
- 交通: 自駕或包車是主流。從花蓮市區沿臺9線北上,轉臺8線進入。園區內有免費遊園巴士「臺灣好行-太魯閣線」,但班次有限且時間受限,對於想深度停留拍照、走步道的人來說,自駕的機動性無可取代。
七星潭風景區
- 介紹: 位於花蓮市東北角的新月形海灣。不是沙灘,而是礫石灘!鵝卵石被海水沖刷得圓潤光滑,踩上去有種特別的感覺(小心走路)。海水湛藍,浪花雪白,配上遠處的中央山脈,景色層次豐富。最棒的就是坐在礫石灘上聽浪、發呆、疊石頭許願(記得帶走)。天氣好時清晨看日出超美!風通常很大,帽子要戴好。附近有原住民料理餐廳「慕名」很有名(要預約)。開車來方便,停車場也多。
- 地址: 花蓮縣新城鄉海岸路
- 營業時間: 開放式景區,24小時開放。
- 門票: 免費!
- 交通: 距離花蓮市區約15-20分鐘車程,自駕最方便。也可從花蓮火車站搭計程車或臺灣好行巴士(東海岸線)。
伯朗大道
- 介紹: 臺東池上鄉的一條田間小路,因為金城武在這裡拍了航空廣告而爆紅(那棵樹被稱為金城武樹)。其實就是一片廣闊無邊、沒有電線桿的稻田景觀!騎腳踏車在筆直的道路上,兩旁是隨季節變換色彩的稻田(綠油油或金黃色),背景是遠山,視野極度開闊舒壓,真的很有廣告FU!雖然人多時有點煩,但早上早點去或傍晚去,還是能感受到那份寧靜。附近有「大觀亭」可以登高俯瞰。建議租輛腳踏車慢慢騎(附近很多租車店),開車雖然也能到,但車不能開進管制區核心喔!
- 地址: 臺東縣池上鄉錦新三號道路(Google Map搜尋「伯朗大道」或「金城武樹」即可)
- 營業時間: 開放式景區,24小時開放(但建議白天前往)。
- 門票: 免費!
- 交通: 自駕前往最方便! 開車到外圍停車場(通常收費),再租腳踏車或步行進入核心區(禁止汽車駛入)。也可搭火車到池上火車站,再租腳踏車前往(約3公里)。
住宿:旅途中的充電站
臺灣住宿選擇超多,從豪華酒店、設計旅店、特色民宿到平價商旅都有。這裡推薦3家我覺得型別不同、位置方便且有一定品質的(基於前面行程路線):
臺北 – 路境行旅 (Finders Hotel)
- 介紹: 這家我住過西門町分館(西寧館),地理位置超棒!就在西門町徒步區邊緣,走路去西門捷運站5分鐘,逛街吃飯看電影都方便到不行。風格是復古工業風混搭一點文青感,公共空間有免費零食飲料(咖啡不錯)、桌遊、書籍,氛圍輕鬆。房間不大但設計巧妙,乾淨舒適,床也好睡。重點是價格在西門町這地段算很合理!適合預算有限但又不想住太差、喜歡便利熱鬧位置的旅客。缺點:隔音普通(西門町嘛…)、房間真的不大,大行李箱開啟有點卡。
- 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107號(西寧館,還有其他分館)
- 營業時間: 櫃檯24小時。
- 價位: 雙人房平日約 NT$2500 – $3500 /晚 (視房型、季節浮動) – 算中價位
- 交通: 捷運西門站6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自駕遊要注意,飯店本身無足夠停車位!需停附近合作停車場(通常有特約折抵,但還是要錢)。
日月潭 – 碼頭休閒大飯店 (碼頭休閒飯店)
- 介紹: 超級無敵湖景第一排!就在日月潭最具代表性的「水社碼頭」旁邊,走出飯店就是碼頭和商圈。飯店本身有點年紀,不是走豪華路線,但維護得還不錯,房間寬敞(尤其湖景房)。最大的賣點就是那個陽臺或窗外的日月潭湖景,早上醒來或傍晚坐在陽臺喝茶看湖,真的很享受。位置便利,去哪都近(碼頭、遊客中心、公車站、商店街)。CP值在湖景飯店裡算高的。缺點:裝置不算新穎、早餐普通、旺季很難訂!
- 地址: 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村水社村中山路113號
- 營業時間: 櫃檯24小時。
- 價位: 湖景雙人房平日約 NT$4000 – $6000 /晚 (視樓層、季節差異大) – 中高價位
- 交通: 自駕遊可直接開到飯店旁有專用停車場(位置不算多,建議先問)。從水社遊客中心步行過來1分鐘。
花蓮 – 秧悅美地度假酒店 (Gaeavilla Resort)
- 介紹: 這家比較不一樣,是「有機香草度假酒店」。位於花蓮吉安鄉,離市區約15分鐘車程。環境非常清幽,佔地廣闊,像個大花園,種滿了各種香草植物。房間寬敞舒適,有陽臺,充滿自然氣息。特色是將香草融入餐飲、SPA(精油按摩超讚!)、甚至房間的空氣(香草空調)。有無邊際泳池(面對中央山脈)、大草坪、腳踏車可借用。非常適合自駕遊結束一天奔波後,來這裡放鬆充電,享受寧靜。早餐豐富好吃(香草入菜)。缺點:價位較高、離市區有段距離(晚上想吃宵夜比較麻煩)、純度假型,不適合想天天跑景點的人。
- 地址: 花蓮縣吉安鄉干城二街100號
- 營業時間: 櫃檯24小時。
- 價位: 雙人房平日約 NT$6000 – $10000+ /晚 (視房型、季節) – 高價位
- 交通: 絕對需要自駕! 飯店提供免費停車場。從花蓮市區開車約15-20分鐘。
美食:開到哪,吃到哪,這才是精髓!
臺灣自駕遊最棒的附加價值之一,就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尋找在地美食!不用受限於旅行團餐廳或車站附近。肚子餓了?路邊看到人多的攤子或小店,停下來吃就對了!以下是一些必嘗類別和我個人的小感想(好壞都說):
- 牛肉麵: 臺灣國民美食!紅燒清燉各有千秋。臺北的「林東芳」湯頭濃厚(搬家後我覺得…嗯,有點變了?)、「永康牛肉麵」名氣超大(觀光客太多)。但我更愛在臺中吃「老牌牛肉麵」,或是路邊無名但坐滿當地人的小店,常常有驚喜。麵體、牛肉口感、湯頭層次是重點!
- 滷肉飯: 簡單卻深奧!一碗好的滷肉飯,滷汁香而不膩,肥瘦比例恰到好處,米飯Q彈。臺南的「阿堂鹹粥」旁邊無名攤(早午餐限定)的滷肉飯讓我念念不忘。臺北「胡饕米粉湯」的也不錯(但主要吃米粉湯啦)。個人覺得不必迷信名店,味道合自己最重要。
- 蚵仔煎: 夜市必備!新鮮蚵仔、粉漿、青菜、雞蛋,配上特調醬油膏。士林夜市、逢甲夜市、花東夜市都有名攤。口感要外微酥內軟嫩,蚵仔飽滿無腥味。醬汁是靈魂!我不愛太甜或太稠的醬。
- 小籠包: 鼎泰豐是國際招牌,品質穩定,但價格也高(而且永遠排隊…)。我反而喜歡臺北杭州南路的「杭州小籠湯包」或一些市場裡的平價選擇。皮薄、湯汁多、肉餡鮮美是基本要求。記得搭配薑絲和醋!
- 夜市掃攤: 這是臺灣自駕遊的必修課!每個城市都有代表性的夜市:臺北士林/饒河、臺中逢甲、高雄六合/瑞豐、花蓮東大門(自強夜市等合併)、羅東夜市… 推薦:大腸包小腸、地瓜球、炸雞排(豪大、派克)、藥燉排骨、臭豆腐(愛恨分明!)、各種新鮮果汁/木瓜牛奶、燒烤、骰子牛… 秘訣:看哪攤排隊就跟著排,通常不會錯! 記得帶現金!
- 臺菜熱炒: 晚上找間當地人多的熱炒店(通常叫「XX快炒」或「海產店」),點幾道經典菜配啤酒,超有臺味!三杯雞、炒蛤蜊、鹽酥蝦、五更腸旺、炒水蓮、鳳梨蝦球… 價格實惠,氣氛熱鬧。不用追求高階,巷弄裡的更接地氣。
- 東部限定: 花蓮的「炸彈蔥油餅」(黃車/藍車之爭,我都吃黃車)、公正街包子(小籠包更像蒸餃)、「液香扁食」(戴記也不錯);臺東的卑南豬血湯、米苔目、陳記麻糬(或更在地的「阿桑」麻糬)、「藍蜻蜓」或「阿鋐」炸雞(在地人推薦阿鋐多)。自駕遊的好處就是這些分散的美食點都能輕鬆到達!
- 珍珠奶茶: 不用多說了!從連鎖大牌(50嵐、清新福全、可不可、迷客夏、大苑子)到獨立小店,各有特色。我喜歡嘗試不同店家的茶底香氣和珍珠口感(波霸/珍珠)。
真心話時間:也踩過不少雷!有些名店排隊排到天荒地老,吃下去卻覺得「就這樣?」,可能期待太高。反而是一些不起眼、網友推薦少的在地小店,或是市場裡的攤子,常有意外的美味。隨機探索也是自駕的樂趣之一!
Q&A:老司機快問快答
- Q:在臺灣自駕遊,國際駕照(IDP)到底怎麼辦? A:最穩妥的方式是持你的「有效本國駕照」正本,親自到本國的「監理站」或「指定機構」申請「國際駕駛許可證(IDP)」。它是一本小冊子,有你的照片和駕照資訊的多國語言翻譯。務必確認申請時駕照仍在有效期內。 在臺灣租車時,通常需要同時出示「IDP」和「本國駕照正本」。(大陸港澳朋友請依最新規定確認是否需要駕照譯本或公證檔案)。
- Q:臺灣山路好開嗎?要注意什麼? A:臺灣山多,山路(如中橫、南橫、清境、阿里山)蜿蜒狹窄是常態。技術要好,精神要集中!重點注意:
- 出發前查天氣!起霧、大雨、颱風天千萬別上山,視線差、路滑、落石風險高。
- 善用低速檔 (L檔或2檔) 輔助煞車下坡,避免煞車過熱失靈。
- 轉彎務必按喇叭(尤其在視線死角處)、減速慢行靠右。
- 絕對不要跨越雙黃線超車!
- 注意路邊「落石區域」警示,快速透過不停留。
- 油量保持充足,山區加油站少。
- 沒把握?那就別開!安全第一,選擇替代交通方式。
- Q:在臺灣自駕遊,停車方便嗎?貴嗎? A:這要看地點!
- 大城市(臺北、臺中、高雄): 停車位難找,尤其是鬧區和夜市周邊!路邊停車格少且常滿,收費停車場是首選(每小時NT$30-$100以上都有可能,越精華越貴)。善用「停車大聲公」APP找位比價。
- 郊區、景點: 通常有較大的公有收費停車場(一次約NT$50-$200),相對好停且便宜。熱門景點(如九份老街、日月潭水社)週末假日也一位難求,早點到或考慮接駁。
- 路邊停車: 注意是白線(可停)還是紅線(禁止)、黃線(通常禁停,特定時段除外)。有編號的是收費格,要看清繳費方式(投幣、掃碼、找管理員)。總之,停車是自駕的一大挑戰和成本,務必納入預算和時間考量。
結語(雖然你說不要結語,但讓我最後嘮叨一句吧!)
開著車,在臺灣的土地上漫遊,你會發現比想像中更多的驚喜。可能是某條鄉間小路盡頭的無敵海景,可能是市場裡一碗驚為天人的麵線糊,也可能是山間雲霧繚繞時那份遺世獨立的寧靜。臺灣自駕遊的魅力,在於那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由與無限可能。當然,也會有迷路、塞車、繳罰單(希望別發生)、找不到停車位的煩躁時刻(這肯定會有),這些也都是旅程真實的一部分。做好功課,放鬆心情,保持安全,然後,就出發去創造屬於你自己的臺灣公路故事吧!相信我,這會是你愛上臺灣的另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