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作為一個整天在廚房裡搗鼓、對甜點毫無抵抗力的吃貨,要跟你分享我珍藏多年的「銅鑼燒做法」心得啦!這東西看起來簡單,兩塊餅夾個餡嘛,但要做得像日本老鋪那種溼潤、鬆軟、紅豆香甜不膩的境界,還真得花點心思。市面上很多教程太簡略,或者太死板,搞出來的銅鑼燒不是乾巴巴就是甜到齁,我這篇就來填補這個空白,保證都是實打實的經驗,從選料到火候,手把手教你做出口感超群的銅鑼燒!
目錄
一、 靈魂所在:我的完美銅鑼燒食譜大公開
老實說,我試過的銅鑼燒做法少說也有十幾種了。有的加了牛奶,有的強調蛋黃比例,還有的甚至偷懶用鬆餅粉… 都不太行。最後融合各家之長,加上自己失敗無數次的經驗(對!失敗很重要!),才定下這個我覺得成功率最高、味道最接近理想的版本。這個配方分量大概可以做6-8個完整的銅鑼燒(看你餅皮大小),最適合家庭製作。
經典原味銅鑼燒麵糊配方:
食材 | 重量/容量 | 關鍵作用 | 重點提示 |
---|---|---|---|
低筋麵粉 | 110克 | 骨架 (決定鬆軟度) |
必須過篩兩次!筋性低才鬆軟。 |
泡打粉 (Baking Powder) |
1小匙 (約5克) |
膨脹關鍵 | 務必選無鋁泡打粉!量要精準,太多會有怪味,太少餅皮不膨。 |
雞蛋 (室溫) | 2顆 (約100-110克) |
濕潤度、膨脹力 | 室溫蛋才能跟糖打發得好。新鮮度很重要! |
細砂糖 | 60克 | 甜味、幫助打發 | 不要用二砂或黑糖(想做特殊口味另說),會影響打發和顏色。 |
蜂蜜 | 15克 | 保濕、增添風味、上色 | 這是讓銅鑼燒有光澤、放一天也不乾的秘密武器之一! |
冷水 | 30-35毫升 | 調整濃稠度 | 重點!看天氣和麵粉吸水量微調,麵糊要像絲綢般緩緩流下。 |
絕配紅豆餡 (自煮版):
市售的紅豆餡… 唉,說實話,大多太甜太死,還可能有怪怪的新增物味道。自己做其實不難,就是需要點耐心。這是我調整過甜度的版本,好吃不死甜!
食材 | 重量/容量 | 處理方式 | 成敗關鍵 |
---|---|---|---|
紅豆 (大納言種較佳) | 150克 | 洗淨,浸泡6-8小時或隔夜 | 浸泡水要倒掉!大納言種不易破皮,口感較好。 (小紅豆也行,但容易煮爛) |
水 (煮豆用) | 蓋過豆子約5公分 | 用厚底鍋小火慢煮 | 煮到手指能輕易捏碎的程度(約1-1.5小時),中途水不夠要加熱水! |
細砂糖 | 80-100克 | 分2-3次加入瀝乾水份的熟豆 | 甜度自己嘗著調!我偏好80克,微甜更能顯豆香。糖要拌勻溶解。 |
鹽 | 一小撮 (約1/8小匙) |
和糖一起最後加入 | 畫龍點睛!提昇甜味層次感,絕不能少。 |
無鹽奶油 (可選) |
10克 | 最後拌入 | 增加香氣和滑順感,不加也可以。 |
煮好的豆餡,我喜歡還保留些顆粒感(粒餡),吃起來才有口感。如果你偏好細緻的(漉餡),可以在加糖前用濾網壓一下,但記得保留一點湯汁調整濃稠度。完成的豆餡要完全放涼才能用,最好冷藏一晚讓味道融合。
創意變化排行榜 (我家受歡迎的口味):
原味紅豆是經典,但偶爾也想換點花樣對吧?這幾個口味是我試過,家人朋友評價最高的:
- 第一名:抹茶紅豆雙餡 – 抹茶餅皮香氣超讚,中間一半紅豆餡一半自製抹茶卡士達或鮮奶油,層次超豐富!(抹茶粉直接加5-8克到麵糊裡取代等量麵粉)
- 第二名:黑芝麻麻糬 – 芝麻餅皮超香(加15-20克黑芝麻粉),中間夾紅豆餡和一塊軟Q的手工小麻糬,口感超棒!(麻糬冷了會變硬,要現做現吃)
- 第三名:芋泥鹹蛋黃 – 這算臺式創意嗎?綿密微甜的芋泥,加上一點點鹹蛋黃碎,意外的很搭!(鹹蛋黃要烤過壓碎)
- 經典回歸:蜂蜜楓糖 – 餅皮蜂蜜多加一點,或者淋上楓糖漿,簡單純粹的好味道。
- 水果風:季節鮮奶油 – 打發一點點甜的鮮奶油,夾上草莓切片或芒果丁,很清爽!(但這款要立刻吃,不適合久放)
銅鑼燒做法其實很百搭,發揮你的創意吧!
二、 食材挑選:魔鬼藏在細節裡
每次去買材料,我都會特別挑過。有些東西看起來差不多,做出來效果真的差很多!尤其在追求完美「銅鑼燒做法」的路上,這些細節不能馬虎。
1. 麵粉是基底: 低筋麵粉是唯一選擇!中筋、高筋做出來會像在吃麵包,完全不行。品牌也有差,我習慣用日本進口的日清紫羅蘭或臺灣某些標榜低筋專用的麵粉,吸水性比較穩定。開封後記得密封好,別讓它受潮結塊。
2. 泡打粉的新鮮度: 這東西有儲存期限!放太久效力會減弱,餅皮就膨不起來。買小包裝的,用完再買。記得看清楚是無鋁配方,吃得安心一點。測試泡打粉還有沒有效?倒一小匙到熱水裡,如果立刻冒很多泡泡就可以用。 3. 雞蛋的關鍵: 室溫!室溫!室溫! 冰箱拿出來的蛋,趕快泡溫水回溫。新鮮蛋的蛋白比較濃稠,打發時氣泡更穩定。蛋的大小也會影響液體量,標準是連殼約50-55克一顆的。我習慣用紅殼蛋或履歷蛋,感覺蛋香濃一點。
4. 糖的種類: 細砂糖最容易溶解,跟蛋液打發時效果最好。不建議用二砂或黑糖做基底,顏色太深也容易有雜質影響風味。當然,想做特別口味(黑糖、可可)就另當別論了。
5. 蜂蜜的靈魂: 好的蜂蜜真的加分很多!我偏好龍眼蜜或百花蜜,香氣溫和不搶戲。不要用假蜜或糖漿,味道差很多。蜂蜜除了保濕,也讓餅皮呈現漂亮的焦糖色澤。
6. 紅豆的學問: 大納言紅豆顆粒較大、皮薄、不易煮破,是做粒餡的首選。如果買不到,用一般紅豆也行,但煮的時候要更小心火候,避免變成豆沙。新豆陳豆有差?新豆比較容易煮爛,陳豆需要泡更久一點。總之,挑選顆粒飽滿、顏色鮮亮的。
7. 水的品質: 這個很少人提,但我覺得有差!自來水的氯味有時會影響麵糊。我都用過濾水或煮沸放涼的水,感覺麵糊更細緻。 食材採購小叮嚀清單:
- [ ] 低筋麵粉 (日清、熊本等知名品牌較佳)
- [ ] 新鮮無鋁泡打粉 (檢查有效期限!)
- [ ] 新鮮雞蛋 (中型,約50-55克/顆)
- [ ] 細砂糖
- [ ] 純天然蜂蜜 (避免糖漿製品)
- [ ] 大納言紅豆 (或品質好的小紅豆)
- [ ] 無鹽奶油 (選用於豆餡)
- [ ] 過濾水/冷開水
- [ ] 一小撮鹽
三、 手把手教學:零失敗銅鑼燒做法實戰
好啦,準備齊全就動手吧!跟著我的步驟,注意那些「啊哈!」的小撇步,保證你也能做出漂亮的銅鑼燒。記住,煎餅皮最需要的是耐心和觀察力,別急!
A. 製作完美紅豆餡 (建議提前一天做)
1. 泡豆: 紅豆洗淨,用足量的冷水浸泡6-8小時(夏天放冰箱泡),讓豆子充分吸水膨脹。泡豆水倒掉不要!
2. 煮豆: 泡好的紅豆放入厚底鍋(我用鑄鐵鍋或琺瑯鍋),加入蓋過豆子約5公分的冷水。大火煮滾後,轉最小的文火慢煮。蓋上鍋蓋,但要留一條縫(可以用筷子架著),防止溢鍋。
3. 耐心是美德: 慢慢煮,直到豆子可以用手指輕易捏碎(大約1-1.5小時)。中途如果水不夠了,一定要加“熱水”! 加冷水會讓豆子緊縮,更難煮爛。期間偶爾輕輕攪拌一下,避免黏底。
4. 瀝乾&調味: 煮好的紅豆瀝乾水份(喜歡濕潤點的可以留一點湯汁),趁熱倒回鍋中(鍋子先擦乾一點點水)。加入細砂糖和一小撮鹽。這時開極小火,用耐熱刮刀輕輕翻拌,讓糖和鹽完全溶解、均勻包裹豆子。你會看到豆子變得油亮亮的。這個過程很快,糖溶了就好,不用一直煮,否則豆子會太爛。
5. 加奶油 (可選): 熄火,趁熱拌入無鹽奶油,增加風味和光澤。
6. 冷卻: 將完成的紅豆餡倒入乾淨容器中,攤平讓它盡快冷卻。完全冷卻後蓋上保鮮膜(貼著豆餡表面防止乾燥),放入冰箱冷藏過夜。隔天味道會融合得更好,也比較好包。
B. 銅鑼燒餅皮製作 (黃金一小時):
1. 準備工作:
- 所有食材秤量好。雞蛋務必回到室溫(泡溫水加速)。
- 低筋麵粉和泡打粉一起放入篩網,過篩兩次!這步驟不能省,確保粉類均勻無顆粒,幫助餅皮鬆軟。
- 準備一個無油無水的大碗來打發蛋液。我習慣用玻璃碗或不鏽鋼盆。
- 準備一個小碗裝冷水(30-35ml)。
- 蜂蜜先量好在小碟子上(比較好倒)。
- 準備一個小湯匙和橡皮刮刀。
2. 打發蛋糖液:
- 將室溫雞蛋打入大碗中,加入細砂糖(全部60克)。
- 用手提電動打蛋器(中高速)開始打發。打發到什麼程度?這是關鍵!要打到蛋液顏色變淺、體積明顯膨脹(約原來的3倍大),呈現濃稠泛白的狀態,並且用打蛋頭劃過能留下清晰的摺疊紋路,這個狀態叫「畫8字不消失」(大約需要5-8分鐘)。
- 為什麼要這樣?蛋液打發是銅鑼燒鬆軟的第二關鍵(第一是泡打粉),打入足夠的空氣才能膨得漂亮!
- 加入蜂蜜,繼續用打蛋器低速攪打均勻即可(約10秒)。
3. 混合麵糊:
- 將過篩好的粉類(低粉+泡打粉),分2-3次輕輕篩入打發好的蛋糊中。每次篩入後,用橡皮刮刀,以切拌 + 由下往上翻拌的方式混合。就像在劃J字,輕輕地、溫柔地。絕對不能用力亂攪!會消泡!目標是把粉類大致拌勻,看不到明顯乾粉就好。有點小顆粒沒關係,千萬不要過度攪拌!拌太久麵粉起筋就完了。
- 拌到粉類大致看不見時,開始加入冷水。水不要一次全下!先倒一大半(約25ml),用同樣輕柔的切拌翻拌方式拌勻。觀察麵糊的狀態。
- 好的銅鑼燒麵糊應該是怎樣的?它應該像絲綢般光滑,並且能像緞帶一樣從刮刀上連貫地、緩緩地流下,流下時痕跡會慢慢消失。如果太稠(流不動或痕跡很久不消失),就把剩下的水一點一點加進去,邊加邊拌,直到達到理想狀態。如果一開始就太稀(像水一樣流很快),那就… 下次記得水別加太快(哭)。這次只能硬著頭皮做,可能餅皮會薄一點、口感稍差一點點。
- 拌好的麵糊應該是充滿光澤、細膩均勻的。蓋上保鮮膜,讓它靜置鬆弛15分鐘。這個步驟讓粉類更均勻融合,煎出來的餅皮會更細緻光滑。
4. 煎出完美餅皮 (最重要的步驟!):
- 拿出你的不沾平底鍋或專用銅鑼燒烤盤。我用的是直徑約20公分的中型不沾鍋。確保鍋底乾淨無油漬。開最小火預熱鍋子。這個「最小火」很重要!煎餅皮最忌諱火大!用瓦斯爐的話,火圈要比鍋底小一圈比較好控制。
- 如何測試鍋溫? 滴一滴水珠到鍋裡,如果水珠會在鍋面滾動(像水銀珠那樣),而不是立刻蒸發或靜止,這個溫度就差不多了。或者手掌離鍋底約5-10公分,感覺到明顯溫熱但不燙手,也可以。
- 鍋子預熱好後,關火!對,關火!這是零失敗的絕招之一。用一個大湯勺(我喜歡用冰淇淋勺,比較好控制分量),舀一勺麵糊(約30-40毫升,看你想要餅皮多大),垂直地、定點地從鍋子中央上方約10-15公分高度倒入。麵糊會自然攤開成一個圓形。不用晃動鍋子!麵糊流動性夠好會自己攤圓。
- 倒好麵糊後,開最小火(或比最小火稍大一點點點點)。蓋上鍋蓋!蓋鍋蓋是為了讓熱氣迴圈,幫助餅皮膨脹、內部熟透。耐心等待。
- 觀察氣泡: 大約1-2分鐘後,你會看到餅皮表面開始產生很多密集的小氣泡,然後小氣泡會匯聚成大氣泡,接著大氣泡會陸續破掉。當餅皮表面的氣泡破掉超過80%,並且邊緣看起來凝固、顏色變深時,就是翻面的時機了!這個過程大約需要2.5-4分鐘,千萬別急著翻面!氣泡沒破夠就翻,背面會很白不漂亮。
- 用薄的鍋鏟小心地從邊緣輕輕鏟進去,確認底部已經定形、呈現漂亮的焦糖棕色(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然後快速翻面。翻面後不要再蓋鍋蓋!繼續用小火煎約30秒到1分鐘,讓另一面也稍微上色即可。
- 煎好的餅皮,移到網架上放涼。絕對不要疊在一起!濕氣會讓美麗的咖啡色澤消失,而且底部會濕軟。讓它單片散熱。
- 重複以上步驟,把麵糊煎完。每煎完一片,用冷水沖一下鍋底降溫(或用濕抹布擦一下),或用廚房紙巾輕輕擦拭一下鍋面(確保無殘渣),再進行下一片。這樣每片餅皮的顏色才會均勻漂亮。記得要關火再倒麵糊!這個節奏一開始有點手忙腳亂,煎個兩三片就上手了。
- 失敗案例:我第一次做就很心急,火開太大,結果麵糊一倒下去就立刻冒很多泡泡然後焦掉,煎出來黑黑的又硬,像… 嗯,失敗的鬆餅。後來學會控制火候,寧願小火慢慢來,才有金黃色澤和柔軟口感。所以火候是銅鑼燒做法的核心!
5. 組裝銅鑼燒:
- 等餅皮都完全冷卻了(溫熱時夾餡,水氣會讓餅皮濕軟),再來組裝。挑選兩片大小、顏色相近的餅皮。顏色較深、氣泡麵較不光滑的那面朝內(因為要夾餡)。
- 從冰箱拿出紅豆餡。這時候的餡應該是比較固態、好塑形的狀態。取適量的紅豆餡(約30-40克,看餅皮大小和個人喜好),放在一片餅皮中央(深色面向內)。用抹刀或湯匙稍微整理一下形狀,鋪平一點,但中間可以稍微厚一點點。
- 蓋上另一片餅皮(同樣深色面向內),輕輕合起來,稍微按壓一下邊緣讓它們黏合。紅豆餡會自然被擠壓擴散開。不要用力壓扁!保持餅皮的蓬鬆感。
- 完成!趕快咬一口!冰冰涼涼香甜綿密的紅豆餡,夾著鬆軟濕潤、帶點蜂蜜香氣的餅皮… 真的超滿足!
關鍵技巧總複習清單 (這樣做就對了!):
- [ ] 雞蛋務必回溫至室溫!
- [ ] 粉類必須過篩兩次!
- [ ] 蛋糖液要打到濃稠畫8字不消失!
- [ ] 混合麵糊用切拌翻拌法,輕柔!避免消泡和出筋!
- [ ] 麵糊狀態調到如絲綢般流下!
- [ ] 麵糊要靜置鬆弛15分鐘!
- [ ] 煎餅皮全程必須用最小火!
- [ ] 倒麵糊前先關火!
- [ ] 觀察氣泡!破掉超過80%才翻面!
- [ ] 翻面後不蓋鍋蓋,煎約1分鐘即可!
- [ ] 餅皮放網架單片冷卻!
- [ ] 每煎一片,鍋子要降溫/擦乾淨!
- [ ] 等餅皮完全冷卻再夾餡!
四、 Q & A時間:關於銅鑼燒做法,你可能還想知道…
Q1: 為什麼我的銅鑼燒餅皮表面不光滑,坑坑洞洞的?
- A: 這通常是鍋溫不對或翻面時機不對!鍋太熱,麵糊一下去底部瞬間凝固,氣泡來不及均勻出來就卡住了,表面就會不平整。鍋不夠熱,麵糊攤開太久消泡了,表面也會塌陷不漂亮。或是氣泡還沒破夠(表面還沒完全凝固)就急著翻面,也會破壞表面結構。解決方法就是嚴格控制小火,耐心等到氣泡破得差不多、邊緣凝固才翻面。
Q2: 我的餅皮很薄,不夠蓬鬆,是哪裡出了問題?
- A: 最可能的原因有幾個:
- 泡打粉失效:檢查泡打粉是否過期?記得買無鋁的。
- 蛋液打發不足:蛋糖液沒打到濃稠畫8字不消失的狀態,打入的空氣不夠。
- 消泡了:混合粉類時攪拌過度或太用力;麵糊拌好後沒有立刻煎,放太久消泡了;煎的時候火太大,膨起來後瞬間塌掉。
- 粉類沒過篩結塊了:導致麵糊不均勻,膨脹受影響。
- 鍋溫太高:麵糊一下去底部立刻焦化定型,沒辦法向上蓬鬆發展。記住小火是王道!
Q3: 做好的銅鑼燒可以放多久?怎麼儲存最好吃?
- A:
- 常溫: 如果是當天吃完(2-3小時內),可以放室溫。但臺灣天氣潮濕,餅皮容易吸收水氣變軟,風味會差一點。
- 冷藏: 最佳儲存方式! 建議將組裝好的銅鑼燒,單個用保鮮膜確實包緊(防止乾燥和吸收冰箱異味),放入密封保鮮盒中,冷藏可儲存2-3天。冷藏後的紅豆餡風味會更融合,餅皮也會變得稍微濕潤一點點(蜂蜜的作用),很多人覺得更好吃!要吃之前先拿出來稍微回溫10-15分鐘,口感更佳。
- 冷凍: 如果想儲存更久(約1個月),可以將完全冷卻的餅皮單片用保鮮膜包好,連同分裝好的紅豆餡一起放入冷凍庫密封儲存。要吃的前一天,將餅皮和紅豆餡移到冷藏退冰,再組裝即可。不建議將組裝好的冷凍,解凍後餅皮口感會變差。
- 重要提醒: 夾了鮮奶油或水果的銅鑼燒,一定要當天吃完,不能久放!自製紅豆餡不含防腐劑,也要盡快食用完畢。
呼!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都是這些年摸爬滾打摸索出來的「銅鑼燒做法」血淚史啊!從一開始的慘不忍睹,到現在能穩定做出讓朋友稱讚的銅鑼燒,真的很有成就感。銅鑼燒做法雖然有幾個關鍵點要注意(火候、打發、拌合),但整體來說並不難,只要多練習幾次,掌握手感,絕對能成功。自己做的紅豆餡就是不一樣,甜度可控,豆香十足,配上鬆軟的餅皮,真的會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希望這篇超級詳細的分享,能幫你避開我踩過的坑,做出心目中完美的銅鑼燒!快去試試看吧!有什麼問題也歡迎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