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真心熱愛美食、特別喜歡在廚房搗鼓的人,鬆餅粉真的是我冰箱和儲物櫃裡的常備將軍(笑)。它方便又百變,每次家裡突然有朋友來,或是週末想搞點特別的早餐,它都是我的救星。不過,鬆餅粉食譜百百種,怎麼玩出花樣、避開地雷,我可是繳了不少“學費”的。今天就來跟大家掏心掏肺分享一下我的實戰心得和幾款真心覺得好吃的鬆餅粉食譜!
目錄
鬆餅粉的魔法世界:選購與基礎認知
首先,你知道嗎?選對鬆餅粉,成功就一半了!市面上的鬆餅粉品牌超級多,從日系、美系到臺灣本土品牌都有。我自己也試過不少。老實說,有些牌子做出來就是比較香、比較蓬鬆;有些呢…嗯,味道就比較平淡,或是容易煎出一堆小氣孔(不夠細緻)。我後來發現,關鍵在於它的配方比例。好的預拌粉,通常已經幫你調好了麵粉、膨鬆劑(像泡打粉、小蘇打粉這些)、糖份和一些穩定劑的比例。不需要額外加一堆東西也能有不錯的效果。
挑選鬆餅粉小訣竅:
- 看成分: 首選成分相對單純的,麵粉、糖、膨鬆劑(Baking Powder / Soda)、奶粉(或奶精)、鹽大概是基本款。看到一堆看不懂的化學名詞太多的,我會稍微猶豫一下(這是個人喜好啦)。
- 看膨鬆劑種類: 單效泡打粉(Single-acting)通常需要液體拌入後就立刻下鍋;雙效泡打粉(Double-acting)則在加熱時還會再發一次,操作時間寬裕點,新手比較友善。包裝上通常會寫。
- 甜度喜好: 有些牌子本身就偏甜(特別是美式風格的),如果你喜歡自己控制甜度或是要做鹹食,可以留意糖份含量,或是選擇標榜低糖、無糖的款式。
鬆餅粉食譜成功的關鍵心法
就算是最簡單的包裝指示做法(通常就是粉+水或牛奶+蛋),我也摸索出幾個心得,能讓你的鬆餅從「還可以」變成「哇!好好吃!」:
- 液體溫度是靈魂! 絕對、絕對、絕對要用 冰的 牛奶或水!這點超重要!為什麼?因為冰的液體可以延緩泡打粉的化學反應啟動時間。想像一下,泡打粉一碰到液體就開始冒泡泡(產生氣體),如果你用溫的甚至室溫液體,在你拌勻到倒進鍋裡這段時間,泡泡就已經跑掉一大半了!等你煎的時候,哪還有足夠的氣體讓你的鬆餅蓬鬆起來?結果就是…扁扁塌塌的鬆餅。所以,冰箱拿出來的牛奶、冰水,甚至打散的蛋液也最好冰過,是成功蓬鬆的關鍵!切記!
- 輕輕拌,別較勁! 拌麵糊的時候,千萬別像揉麵團一樣用力攪拌,非得拌到超級均勻光滑不可。麵粉一旦過度攪拌,裡面的麩質(Gluten)就會形成網路,變得太有筋性,這樣煎出來的鬆餅會很韌、很紮實,一點都不鬆軟。我們的目標是:粉類剛剛好濕潤,看不到乾粉就可以了!碗底有一點點小粉粒沒拌開?其實沒關係,總比攪拌過度好。記得用橡皮刮刀或打蛋器,用「切拌」或「翻折」的輕柔手法。
- 鍋溫要拿捏好! 平底鍋或專門的鬆餅機都好。鍋子要預熱,但溫度不能太高。怎麼測試?滴幾滴水珠上去,如果水珠會在鍋面滾動跳舞(像水銀珠那樣),溫度就差不多了(約190-200°C)。太熱的話,鬆餅外面焦了裡面還沒熟;太冷的話,鬆餅會吸油,吃起來油膩膩,而且膨脹效果差。
- 耐心等泡泡說話! 把麵糊倒進鍋裡之後,別急著翻面。仔細觀察表面,當你看到麵糊表面開始冒出很多 小而密的泡泡,而且這些泡泡開始 破掉、留下小洞 的時候,就是翻面的黃金時刻!大概需要1.5 – 3分鐘,視火力大小和麵糊厚度而定。翻面後再煎個1分鐘左右,顏色呈現漂亮的金黃色就OK了。
常見鬆餅失敗原因 & 解決方法一覽表
失敗現象 | 可能原因 | 解決方案 |
---|---|---|
扁塌不蓬鬆 | 泡打粉失效 / 液體太熱或室溫 | 檢查粉是否過期! 務必使用 冰的 牛奶/水/蛋液。動作要快! |
攪拌過度 | 輕輕拌,看不見乾粉即可,允許少量小顆粒。 | |
口感乾硬/韌 | 攪拌過度 | 同上,溫柔對待麵糊! |
煎太久 / 火太大 | 控制火候,表面冒泡破洞即翻面,第二面時間更短。 | |
內部濕黏不熟 | 火太小 / 煎的時間不夠 | 確保鍋子充分預熱,翻面後也要煎夠時間。或用牙籤戳中心,看是否無麵糊沾黏。 |
麵糊太厚 | 麵糊不要倒太厚,或改用鬆餅機。 | |
外焦內不熟 | 火太大 | 降低火力!寧可小火慢煎。 |
顏色不均/有黑點 | 鍋子沒洗乾淨 / 鍋溫不均 | 每次煎完簡單擦拭鍋面,必要時重新抹薄油。使用導熱均勻的鍋具。 |
鬆餅粉的無限可能:不只加牛奶那麼簡單!
鬆餅粉最棒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可塑性超高!包裝上的基本做法只是起點,稍微替換或新增一些材料,風味和口感就能大升級!
- 液體替換: 牛奶換成 豆漿(豆香十足)、優格(增加濕潤度和微酸風味)、椰奶(南洋風)、甚至 氣泡水/蘇打水(更蓬鬆!)都行。記得一樣要冰的!
- 增添風味: 拌入 檸檬皮屑(清新!)、香草精(經典)、肉桂粉(溫暖風)、可可粉(巧克力控必備)、抹茶粉(日式風情)、融化的奶油(更香濃)。
- 口感變化: 加入 玉米粒(美式西南風)、切碎的香蕉(濕潤香甜)、新鮮藍莓/蔓越莓(爆漿口感)、巧克力豆(邪惡但快樂)、堅果碎(增加口感)。
- 鹹食應用: 想不到吧?減少配方裡的糖份,拌入 蔥花、玉米粒、火腿丁、起司絲,煎成鹹鬆餅,沾點醬油膏或美乃滋,當點心或輕食超讚!
我的私房鬆餅粉食譜大公開!
接下來分享幾款我反覆實驗、深受家人朋友好評的 鬆餅粉食譜!保證步驟簡單,風味迷人。
經典蓬鬆原味鬆餅
這款是基礎中的基礎,掌握好它,就能延伸出無限變化。重點在於蓬鬆度和迷人的蛋奶香。
食材 (約做 4-6片):
- 市售鬆餅粉:150克 (一定要選自己喜歡的品牌!)
- 冰 全脂牛奶:100毫升 (冰的!重要!)
- 冰 雞蛋:1顆 (中型,冰過後打散)
- 無鹽奶油:15克 (融化後放涼備用) – 可省略,但加了更香!
- 香草精:1/4小匙 (可省略,但推薦)
- 預熱平底鍋或鬆餅機:開中小火慢慢加熱。
- 混合濕性材料:在一個大碗裡,倒入 冰牛奶 和打散的 冰雞蛋,輕輕攪拌均勻。加入融化後 放涼 的奶油和香草精(如果用),拌勻。
- 加入鬆餅粉:將鬆餅粉倒入濕性材料中。
- 輕柔拌合:用 橡皮刮刀 或打蛋器,用 切拌 或 翻折 的方式,非常 輕柔 地將粉類拌入液體中。切記!看不見乾粉就停止!碗底有些小粉粒沒關係,絕對不要攪拌到光滑!
- 靜置(可選):讓麵糊休息5分鐘(不是必須,但能讓粉類更均勻濕潤)。
- 煎鬆餅:用廚房紙巾沾點油,在預熱好的鍋子上薄薄抹一層(不沾鍋夠好也可不抹)。倒入適量麵糊(用湯勺或量杯),形成你喜歡的大小圓形(我會倒直徑約10-12公分)。中小火加熱。
- 等待翻面訊號:耐心觀察!當麵糊表面出現 很多細密的小泡泡,且泡泡 開始破掉、留下許多小孔洞,邊緣也看起來有點凝固時(大約1.5-3分鐘),就是翻面的時候了!
- 翻面續煎:用鍋鏟小心地翻面,續煎約 1分鐘,或直到另一面也呈現漂亮的金黃色,且用牙籤插入中心不沾黏麵糊即可。
- 保持溫暖:煎好的鬆餅可以先放在鋪了烘焙紙的烤盤上,再蓋上一條乾淨的毛巾保溫(也可以放入預熱約70°C的烤箱中保溫),等全部煎完再一起享用。
濃鬱香蕉巧克力豆鬆餅
這款是我的心頭好!熟透香蕉的天然甜味和濕潤感,配上融化的巧克力豆,大人小孩都無法抗拒。香蕉要選 表皮有黑點點 的才夠香夠甜!
食材 (約做 4-6片):
- 市售鬆餅粉:150克
- 熟透香蕉:1根 (中型,約100-120克帶皮重)
- 冰 牛奶:80-90毫升 (視香蕉濕度調整)
- 冰 雞蛋:1顆 (中型,冰過後打散)
- 無糖可可粉:1大匙 (可省略,想吃純香蕉口味的話)
- 苦甜巧克力豆:30-50克 (看你想多罪惡!)
- 肉桂粉:1/4小匙 (可省略,但和香蕉很搭)
- 預熱平底鍋或鬆餅機。
- 處理香蕉:把香蕉放在碗裡,用叉子 徹底壓成泥狀(留一點小顆粒口感也行)。
- 混合濕性材料:在裝有香蕉泥的碗中,加入 冰牛奶、打散的 冰雞蛋,攪拌均勻。
- 加入鬆餅粉與風味粉:將鬆餅粉、可可粉(如果用)、肉桂粉(如果用)一起篩入濕性材料中。
- 輕柔拌合:一樣用 切拌法 輕柔拌勻至無乾粉即可。
- 加入巧克力豆:將巧克力豆倒入麵糊中,輕輕拌幾下,稍微均勻就好,不用拌太勻(避免染色)。
- 煎鬆餅:同上,倒入麵糊,等待表面出現 密集泡泡且破洞 時翻面。因為有香蕉和巧克力豆,翻面時要更小心一點。
- 續煎完成:翻面後煎約1-1.5分鐘即可。巧克力豆融化會讓中心更濕軟,是正常的!
清新檸檬藍莓爆漿鬆餅
酸甜清爽的風味,非常適合春夏的早晨!新鮮藍莓煎過後會爆漿,超級療癒。檸檬皮屑是香氣的靈魂!
食材 (約做 4-6片):
- 市售鬆餅粉:150克
- 冰 牛奶:90毫升
- 冰 原味無糖優格:30克 (增加濕潤和微酸)
- 冰 雞蛋:1顆 (中型,冰過後打散)
- 新鮮藍莓:50-70克 (洗淨擦乾!)
- 檸檬:1顆 (取皮屑與檸檬汁)
- 無鹽奶油:15克 (融化放涼備用) – 可省略
- 預熱平底鍋或鬆餅機。
- 處理檸檬:將檸檬表皮徹底洗淨、擦乾。用檸檬皮屑刀 (Microplane) 或細孔刨刀,輕輕刨下 黃色表皮部分 (不要刮到白色苦澀的內皮),得到檸檬皮屑。擠出約1/2大匙檸檬汁備用。
- 混合濕性材料:在碗中混合 冰牛奶、冰優格、打散的 冰雞蛋、融化放涼的奶油(如果用)和 檸檬汁,攪拌均勻。
- 加入鬆餅粉與檸檬皮屑:將鬆餅粉篩入濕性材料中,同時加入大部分的 檸檬皮屑 (留一點最後裝飾用)。
- 輕柔拌合:切拌法拌勻至無乾粉。
- 加入藍莓:將 大部分 洗淨擦乾的藍莓輕輕拌入麵糊(留一些擺表面)。拌幾下就好,避免藍莓破掉染得到處藍。
- 煎鬆餅:倒入麵糊後,可以在表面再 輕輕放上幾顆 預留的藍莓(比較好看)。中小火煎,一樣等表面 密集泡泡破洞 後翻面。藍莓在翻面時可能會稍微爆漿,請小心操作。
- 續煎完成:翻面後煎約1分鐘即可。出鍋後撒上預留的檸檬皮屑裝飾,香氣更足!
鹹香玉米起司蔥花鬆餅
換個口味!這款當早午餐或下午茶點心超適合,鹹香開胃,口感豐富。一定要趁熱吃,起司會牽絲最好!
食材 (約做 4-6片):
- 市售鬆餅粉:150克 (盡量選原味或甜度低的)
- 冰 牛奶或無糖豆漿:100毫升
- 冰 雞蛋:1顆 (中型,冰過後打散)
- 罐頭玉米粒:50克 (瀝乾水分或用廚房紙巾吸乾!)
- 青蔥:1-2根 (切細蔥花)
- 披薩用起司絲 (或切達起司切小丁):40-50克
- 黑胡椒:少許
- 鹽:一小撮 (如果鬆餅粉本身鹹度低或想吃鹹一點可加)
- 預熱平底鍋或鬆餅機。
- 準備配料:玉米粒 瀝乾並吸乾水分 (很重要,濕濕的會影響口感)。青蔥洗淨擦乾切細花。起司如果是塊狀切小丁。
- 混合濕性材料:碗中混合 冰牛奶/豆漿 和打散的 冰雞蛋。
- 加入鬆餅粉:篩入鬆餅粉。
- 輕柔拌合:切拌法拌勻至無乾粉。
- 加入鹹配料:將 瀝乾的玉米粒、蔥花、起司絲/丁、黑胡椒、鹽 (如果用) 一起倒入麵糊中。輕輕拌勻 即可。
- 煎鬆餅:因為有起司和玉米,建議一次不要倒太大片或太厚。中小火煎,觀察邊緣凝固且表面泡泡形成(鹹的泡泡可能沒甜的明顯,但看邊緣凝固和色澤變化)。小心翻面(起司融化可能會黏,用薄鏟小心點)。
- 續煎完成:翻面後煎約1-1.5分鐘,確保起司融化、兩面金黃即可。沾點番茄醬或美乃滋,超讚!
家裡鬆餅粉快過期了?別丟!創意變身!
鬆餅粉除了做鬆餅,其實還有很多妙用!下次遇到快過期,或是想做點不同的,試試看:
- 雞蛋糕/雞蛋燒: 把麵糊調得稍微稠一點點,倒入雞蛋糕模具,就是超簡單的自製雞蛋糕!加點巧克力醬夾心或卡士達醬更棒。這招超受小朋友歡迎。
- 簡易司康 (Scone): 將270克鬆餅粉 + 60克冰的無鹽奶油丁(切小塊)用手指搓成屑狀,加入80毫升冰牛奶/鮮奶油,粗略拌成團(不要揉!),桿平切塊,刷蛋液,200°C烤15-20分鐘。快手司康完成!
- 瑪芬蛋糕: 將150克鬆餅粉 + 1顆蛋 + 60克牛奶/優格 + 30克融化奶油 + 喜歡的配料(藍莓、巧克力豆),拌勻後倒入瑪芬杯,180°C烤15-20分鐘。懶人瑪芬!
- 甜甜圈 (簡易版): 將麵糊調得比做鬆餅稠一點(類似美乃滋濃稠度),裝入擠花袋,鍋中放油燒熱(約170°C),擠成圓圈型下鍋炸至金黃。沾砂糖或巧克力醬。
- 蒸蛋糕: 調好麵糊倒入耐熱容器(鋪烘焙紙或抹油),撒點葡萄乾或蔓越莓乾,電鍋外鍋放1.5杯水蒸熟即可。綿密口感的蒸蛋糕。
鬆餅粉食譜 Q &A:大家常問的問題
Q: 鬆餅粉一定要加蛋嗎?沒有蛋怎麼辦?
A: 不一定!雖然加蛋風味和蓬鬆度更好,但鬆餅粉裡的泡打粉是主要的膨脹來源。如果沒有蛋,可以用以下方式替代:
- 增加液體量:約多加 15-20毫升 的冰牛奶/豆漿/水。
- 新增一匙植物油或融化奶油(約5-10克):增加濕潤度。
- 加一小匙(約1-2克)的 亞麻籽粉 + 2.5大匙水 混合靜置變成濃稠狀(模擬蛋的黏合作用)。
- 加一小匙(約1-2克) 洋車前子粉 + 3大匙水 混合靜置變稠。
雖然口感會略有不同(可能沒那麼香濃),但一樣可以成功做出鬆餅!我試過只加牛奶和一點油,效果還行,就是少了點蛋香。
Q: 為什麼照著包裝上的配方做,有時還是感覺不夠蓬鬆?
A: 除了前面強調的 液體溫度(冰) 和 避免過度攪拌 外,還有幾個可能:
- 泡打粉失效: 這是最大可能!預拌粉放太久(超過半年到一年),特別是在潮濕或高溫環境下,裡面的泡打粉可能已經喪失活性。下次買新的一包試試看就知道了!開封後也要密封好,放陰涼乾燥處。
- 鍋溫不對: 太冷或太熱都會影響膨脹和上色。多練習幾次掌握自己爐具的脾氣。
- 翻面時機不對: 太早翻麵糊還沒支撐力,氣體洩掉;太晚翻底可能過焦。務必等到 表面佈滿小泡泡且泡泡開始破洞。
- 配方比例問題: 有些牌子本身的配方可能膨脹力就沒那麼強(或者你喜歡更蓬的口感)。可以嘗試在原有配方外,額外新增 1/4 – 1/2小匙的泡打粉(確保是新鮮的)試試看效果。
Q: 做好的鬆餅麵糊可以放冰箱嗎?隔天煎會不會失敗?
A: 可以放冰箱,但 效果會打折。泡打粉的效力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下降(特別是單效泡打粉)。如果你真的需要預拌麵糊:
- 當天使用: 拌好的麵糊,密封好放冰箱冷藏,建議 2-3小時內 用完效果最好。使用前可以稍微拌一下(但動作要輕)。
- 隔夜: 隔夜後膨脹力會明顯變差很多。雖然還是可以煎來吃(當成濕潤一點的煎餅),但別期待有很蓬鬆的效果。口感會比較紮實一點。
我的建議是,盡量 現拌現煎 風味和口感最佳!真的需要預拌,寧可把乾粉和濕料分開準備好放冰箱,要煎之前再混合(動作要快)。
鬆餅粉食譜真的是廚房懶人跟創意玩家的好朋友。希望這些分享能讓你在家輕鬆做出比外面咖啡廳更合胃口、更有成就感的鬆餅!下次嘗試新口味時,別忘了告訴我呢!快去翻翻櫃子裡的鬆餅粉,動手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