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沒問題!作為一名熱愛鑽研臺灣道地食材與養生料理的美食愛好者,這次要跟大家好好聊聊我最近的心頭好——猴頭菇料理。這東西啊,說真的,一開始我對它有點誤會,覺得不就是一種菇嘛?能有多特別?但自從那次在朋友家嚐到一碗驚為天人的猴頭菇湯之後,我就徹底淪陷了。現在家裡冰箱常備著幾朵乾猴頭菇,隨時想變點花樣出來。今天就來分享我這段時間的「猴頭菇料理」實戰心得,還有幾道我覺得超讚、絕對值得一試的食譜!
目錄
講到猴頭菇料理,很多人第一印象可能是餐廳那種精緻的素菜,或者藥膳湯裡的材料。但其實,它在家常料理中超級百搭!那股獨特的鮮味和紮實帶點彈性的口感,不管是燉湯、紅燒、涼拌,甚至做成「素肉」的樣子,都能撐起一片天。而且,你知道嗎?猴頭菇在傳統中醫裡可是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的美譽,對腸胃特別友善(現代研究也說它含有多醣體之類的對身體好的東西)。不過老實說,乾猴頭菇泡發時那個味道...真的有點微妙,但煮過之後就完全變身了!相信我!
我覺得玩猴頭菇料理,第一步「泡發」超級關鍵。泡不好,煮出來就可能帶苦味或口感不對。這可是我繳過學費的經驗談(對,第一次煮猴頭菇大失敗,苦到我皺眉頭)。後來才抓到訣竅:要用「溫水」加一點點「糖」去泡,換幾次水,輕輕擠壓(別太粗暴!),把可能殘留的微苦味和雜質去掉,直到水變清澈、菇體變得白白胖胖、捏起來QQ的才算完美。泡發好的猴頭菇,簡直像換了一顆頭(笑),這時候就可以盡情發揮了。
猴頭菇料理要好吃,還有一個小撇步是「去異增香」。除了泡發去苦,烹調時我喜歡用一些香氣重的夥伴來搭配。薑、米酒絕對是基本款,紹興酒加一點點更能引出深邃的風味。如果是紅燒,八角、桂皮的香氣跟猴頭菇超合拍!還有啊,猴頭菇本身是海綿體質,超級會吸味道,所以調味料下手可以比平時輕一點點,讓它慢慢吸入湯汁的精華,味道反而更有層次。太鹹的話...嗯,會變得很可怕(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好啦,鋪墊了這麼多,我知道大家最想看的就是實際的猴頭菇料理食譜了!下面分享幾道我反覆實驗、家人朋友都說讚的經典款和創意款,從湯品到主菜都有,保證讓你愛上在家做猴頭菇料理!
暖心養胃猴頭菇雞湯
這道絕對是猴頭菇料理的入門首選!溫潤順口,喝完身體都暖起來,特別適合有點涼意的天氣,或者腸胃需要休息一下的時候。
食材 | |
---|---|
乾猴頭菇: | 2朵 (約15-20克乾品) |
土雞腿或雞胸肉: | 1隻腿或約300克雞胸 (切塊) |
老薑: | 5-6片 (拍一下更出味) |
枸杞: | 1湯匙 (最後放) |
紅棗: | 5-6顆 (去核比較不燥) |
米酒: | 2湯匙 (去腥提鮮) |
鹽: | 適量 (最後調味用) |
水: | 約1500ml |

做法:
- 準備猴頭菇: 乾猴頭菇用溫水(加一小撮糖)泡發約1-2小時,期間換水2-3次並輕輕擠壓,直到水清、菇體變軟Q彈。擠乾水分,把根部較硬的部分(如果有的話)稍微剪掉,然後用手撕成適當大小的塊狀。(撕的比切的口感更好,更能吸附湯汁!)
- 汆燙雞肉: 雞肉塊冷水下鍋,煮滾後續煮1-2分鐘,撈起沖洗掉雜質備用。這步驟能讓湯更清澈。
- 開始燉煮: 準備一個湯鍋,放入處理好的雞肉塊、泡發好的猴頭菇塊、拍過的老薑片、米酒和足量的水(約1500ml)。
- 慢火精燉: 大火煮滾後,轉成最小的火(水面保持微微滾動即可),蓋上鍋蓋,慢燉至少1小時。時間充裕的話,燉到1.5-2小時湯頭更濃鬱。
- 加入紅棗枸杞: 在最後20分鐘,加入洗淨去核的紅棗。
- 調味起鍋: 關火前5分鐘,加入洗淨的枸杞。最後用適量的鹽調味(記得先試味道再決定加多少)。(鹽最後放,才能保留猴頭菇和雞肉的原始鮮甜。)
這鍋湯的精華就在於猴頭菇吸飽了雞湯的鮮美,口感軟嫩中帶點嚼勁,湯頭清澈卻滋味十足。喝一碗,感覺元氣滿滿!這絕對是我家中藥膳湯類猴頭菇料理排行榜的第一名!
濃鬱下飯紅燒猴頭菇
想要一道媲美餐廳美味、超級下飯的猴頭菇料理?這道紅燒猴頭菇絕對能滿足你!濃油赤醬包裹著吸飽湯汁的猴頭菇,口感紮實有彈性,真的會讓人誤以為在吃肉!
食材 | |
---|---|
泡發好的猴頭菇: | 2朵的量 (撕成適口大小) |
老薑: | 3片 |
蒜頭: | 3瓣 (拍扁) |
青蔥: | 1根 (切段,蔥白蔥綠分開) |
調味醬料組 | |
醬油: | 2-3湯匙 (看品牌鹹度調整) |
醬油膏: | 1湯匙 (增添黏稠感和甜味) |
砂糖: | 1茶匙 (或冰糖一小塊) |
米酒: | 1湯匙 |
白胡椒粉: | 少許 |
八角: | 1顆 |
桂皮: | 1小段 (約指甲大小,太多會搶味) |
水或高湯: | 約200-250ml (蓋過食材一半以上) |
香油: | 少許 (起鍋前用) |
太白粉水: | 適量 (勾芡用,可省略) |

做法:
- 爆香辛香料: 鍋中放2湯匙油(我用芥花油或葵花油),中火燒熱,放入薑片、蒜瓣、蔥白段、八角和桂皮,煸炒出濃鬱香氣。(香料的香氣是紅燒的靈魂!)
- 翻炒猴頭菇: 加入擠乾水分的猴頭菇塊,轉中大火翻炒,把猴頭菇表面炒到有點微微金黃焦香。這個步驟能讓猴頭菇更香。
- 加入調味燒煮: 沿鍋邊嗆入米酒,快速翻炒。接著加入醬油、醬油膏、砂糖、白胡椒粉,翻炒均勻讓猴頭菇上色。然後加入水或高湯,水量要能大約蓋過食材的一半以上。
- 燜煮入味: 煮滾後,轉成小火,蓋上鍋蓋,燜煮約20-30分鐘。期間可以稍微翻動一下,確保上色和入味均勻。(時間是關鍵,讓猴頭菇充分吸收醬汁的精華才會夠味。)
- 收汁勾芡: 開啟鍋蓋,轉中火稍微收汁(如果湯汁還太多)。可以嘗一下味道,調整鹹淡。喜歡濃稠醬汁包裹效果的,這時可以淋入少許太白粉水勾薄芡(記得邊倒邊攪拌)。
- 淋香油、加蔥綠: 起鍋前淋上少許香油增香,撒上蔥綠段稍微拌炒一下即可。
這道菜配白飯簡直無敵!猴頭菇的口感處理得當,真的很有「肉感」,醬香濃鬱卻不會死鹹。是我家餐桌上的下飯菜冠軍級猴頭菇料理!
清爽開胃涼拌椒麻猴頭菇
誰說猴頭菇料理只能吃熱的?這道涼拌菜絕對顛覆你的想像!泡發好的猴頭菇撕成絲,口感獨特,搭配特調的椒麻醬汁,酸香微辣,超級開胃,夏天吃尤其過癮!
食材 | |
---|---|
泡發好的猴頭菇: | 1朵的量 |
小黃瓜: | 1條 (切細絲或拍裂切段) |
紅蘿蔔: | 一小段 (切細絲) |
蒜末: | 2瓣 |
香菜: | 適量 (切末) |
熟白芝麻: | 適量 (點綴用) |
椒麻醬汁 | |
醬油: | 1.5 - 2 湯匙 |
烏醋或水果醋: | 1湯匙 (較溫和) |
香油: | 1茶匙 |
花椒油: | 1/2 - 1茶匙 (視個人口味調整,是靈魂!) |
砂糖: | 1/2茶匙 |
辣油或辣椒末: | 少許 (怕辣可省略,但要有點辣更香) |
白胡椒粉: | 少許 |

做法:
- 處理猴頭菇: 泡發好的猴頭菇擠乾水分,順著紋路用手撕成細絲狀。(盡量撕細一點更容易入味!)
- 燙熟猴頭菇絲: 燒一鍋滾水,放入猴頭菇絲,煮約2-3分鐘。撈起瀝乾水分,放涼備用。(燙過可以去除最後一絲可能的異味並定形。)
- 準備蔬菜: 小黃瓜切絲(或拍裂切段),紅蘿蔔切細絲(喜歡生脆口感可以直接拌,或快速汆燙10秒瀝乾)。蒜頭切末,香菜切末。
- 調製醬汁: 在一個碗裡,將所有椒麻醬汁的材料(醬油、醋、香油、花椒油、糖、辣椒油/末、白胡椒粉)充分混合均勻。(醬汁可以先嚐一下,調整酸、甜、鹹、麻、辣到你喜歡的平衡點。)
- 混合拌勻: 將放涼的猴頭菇絲、小黃瓜、紅蘿蔔絲放入大碗中,淋上調好的椒麻醬汁。再加入蒜末。
- 最後步驟: 用手(戴手套)或筷子充分拌勻所有食材,讓醬汁均勻包裹。最後撒上香菜末和熟白芝麻點綴即可。(冷藏冰鎮半小時再吃,風味更佳!)
這道猴頭菇料理,冰冰涼涼,口感豐富,猴頭菇絲的彈性搭配小黃瓜的脆、醬汁的酸香麻,層次感十足!是前菜或便當配菜的絕佳選擇,也是我夏日涼拌菜排行榜的新寵!
創意滿分猴頭菇素獅子頭
想挑戰點不一樣的猴頭菇料理嗎?這道「素獅子頭」有趣又好吃!利用猴頭菇的纖維感和吸味特性,搭配其他蔬菜和板豆腐,做出外酥內軟、醬香味濃的「偽」獅子頭,素食者或想少吃點肉的朋友一定會愛上!
食材 | |
---|---|
素獅子頭材料 | |
泡發好的猴頭菇: | 1.5朵的量 (擠乾水分,切小丁或用食物調理機稍微打碎,保留顆粒感) |
板豆腐: | 半塊 (約150克,壓乾水分捏碎) (用老豆腐更好,水分少) |
胡蘿蔔: | 1/4根 (切細末) |
荸薺(馬蹄): | 3-4顆 (切細末,增加脆口口感,無可省略) |
乾香菇: | 2朵 (泡軟切細末,香菇水留用) |
薑末: | 1茶匙 |
青蔥末: | 1湯匙 |
麵包粉或饅頭屑: | 2-3湯匙 (幫助黏合) |
醬油: | 1茶匙 |
白胡椒粉: | 少許 |
香油: | 1茶匙 |
鹽: | 少許 |
太白粉: | 1茶匙 (幫助定型) |
紅燒醬汁 | |
醬油: | 2湯匙 |
醬油膏: | 1湯匙 |
砂糖: | 1茶匙 |
米酒: | 1湯匙 |
泡香菇的水 + 水: | 約200ml |
八角: | 1顆 (可選) |
太白粉水: | 少許 (勾芡用) |

做法:
- 製作素獅子頭餡:
- 將處理好的猴頭菇丁/碎、捏碎的板豆腐、胡蘿蔔末、荸薺末、香菇末、薑末、青蔥末放入大碗中。
- 加入醬油、白胡椒粉、香油、鹽調味。再加入麵包粉/饅頭屑和太白粉。
- 用手(戴手套)將所有材料充分抓勻、攪拌至產生黏性。可以取一小匙餡料煎熟試試味道,不夠鹹再加點鹽。(黏性是成球的關鍵,太濕加點粉,太乾加點香菇水。)
- 塑形煎炸:
- 雙手沾點水或油,取適量餡料(約乒乓球大小),左右手來回輕拋摔打幾下,讓內部更緊實,塑成圓球狀。
- 鍋中放多一點油,中火加熱至約160度(筷子插入邊緣有小泡泡),放入素獅子頭,煎炸至表面金黃定型。(不用炸到全熟,主要是定型上色。) 撈起瀝油。
- 燉煮入味:
- 倒出鍋中多餘的油,留少許底油。放入八角(如果用)稍微炒香。
- 倒入醬油、醬油膏、砂糖、米酒煮滾一下釋放香氣。加入香菇水和水煮滾。
- 小心放入煎好的素獅子頭,湯汁大約能淹到獅子頭一半高度即可。
- 煮滾後轉小火,蓋上鍋蓋,慢燉約15-20分鐘,讓獅子頭充分吸收湯汁入味。中間可以小心翻面一次。
- 收汁完成:
- 將獅子頭小心盛出擺盤。
- 鍋中剩餘湯汁煮滾,嘗一下味道調整鹹淡。用少許太白粉水勾薄芡,讓湯汁濃稠能包裹獅子頭。
- 將醬汁淋在獅子頭上即可。
這道創意猴頭菇料理,外表樸實,內在驚喜!咬下去,猴頭菇的顆粒感、荸薺的脆爽、醬汁的濃鬱完美融合,完全不輸真肉做的獅子頭,成就感滿滿!是我宴客素菜口袋名單的固定班底!
挑選與儲存猴頭菇的小筆記
玩猴頭菇料理這麼久,當然也有一些挑選和儲存的心得:
- 挑選乾猴頭菇:
- 看顏色: 優質的乾猴頭菇應該是淡黃色至淺褐色,顏色均勻。太白的可能經過漂白,顏色太深或發黑、發黴的絕對不要買!
- 看形狀: 菇體完整飽滿,菌刺(像頭髮的部位)密實、長短適中、沒有斷裂或脫落太多。根部不要太長太粗(佔比太多)。
- 聞味道: 應該有淡淡的菇香味或幾乎沒什麼明顯異味。如果有刺鼻的酸味、黴味或藥水味,絕對NG!
- 摸乾燥度: 摸起來要非常乾燥、硬脆,沒有濕軟或受潮的感覺。輕捏不會碎成粉末(表示過乾或品質差)。
- 看來源: 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或品牌,有機認證的更好,畢竟是要吃下肚的東西。
- 儲存方法:
- 未開封乾品: 放在陰涼、乾燥、通風的地方即可。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潮濕。儲存得當,可以放半年到一年以上沒問題。
- 已開封乾品: 強烈建議放入密封性良好的保鮮盒或夾鏈袋中,裡面可以放一小包食品乾燥劑(通常買來包裝裡會有),然後同樣放在陰涼乾燥處。盡快食用完畢。
- 泡發好的猴頭菇: 必須冷藏,並用乾淨的飲用水蓋過菇體,最好在1-2天內用完。泡菇的水(除非確定很乾淨)建議倒掉不要用。(不建議冷凍泡發好的猴頭菇,口感會變差很多!)
猴頭菇料理應用場景比一比:
料理方式 | 適合猴頭菇部位/狀態 | 口感特色 | 風味呈現 | 推薦指數 |
---|---|---|---|---|
燉湯 (如雞湯) | 整朵或大塊 | 軟嫩多汁,吸飽湯汁精華 | 溫潤鮮甜,凸顯菇類本味 | ⭐⭐⭐⭐⭐ |
紅燒/滷製 | 撕塊或厚片 | 紮實彈牙,類似肉的咬感 | 濃鬱醬香,層次豐富 | ⭐⭐⭐⭐⭐ |
涼拌 | 撕成細絲 | Q彈有嚼勁 | 清爽開胃,可塑性高 | ⭐⭐⭐⭐ |
快炒/三杯 | 撕塊或厚片 | 外微韌內軟嫩 | 鑊氣足,醬香入味快 | ⭐⭐⭐⭐ |
酥炸/鹽酥 | 撕小塊/條 | 外酥脆內軟Q | 香氣逼人,適合下酒 (裹粉是關鍵) | ⭐⭐⭐ |
素肉替代 | 切丁/絞碎 | 營造顆粒感或絞肉感 | 可模仿各種肉類菜色 | ⭐⭐⭐⭐ (創意分高) |
Q&A:猴頭菇料理你最想問的3個問題
最後,整理幾個我自己摸索時遇到的疑問,或是朋友常問的問題:
Q1:我買的乾猴頭菇泡發後,煮湯還是有點苦味,怎麼辦?
A:苦味來源通常是沒有徹底去除乾淨!試試這幾招:
- 溫水+糖泡發: 泡的水溫不要太高(約40-50度),加一小撮糖真的有效。
- 勤換水: 泡發期間換水3-4次,每次換水時都要輕輕擠壓猴頭菇,把滲出的黃水擠掉。
- 剪除根部: 根部連線處有時殘留較多苦味物質,仔細檢查剪掉。
- 汆燙去異: 泡發完成、撕好後,用滾水快速汆燙1分鐘再撈起沖涼瀝乾(特別是做涼拌或快炒時)。
基本上做到前三點,苦味問題就能解決大半了!別放棄,處理好的猴頭菇真的很好吃!
Q2:猴頭菇料理有沒有什麼禁忌或不適合吃的人?
A:一般來說,猴頭菇性平味甘,是很溫和的滋補食材,大多數人都適合。但還是有幾點要注意:
- 對菇類過敏者: 這就不用說了,絕對不能吃。
- 特殊疾病或服藥中: 雖然研究顯示它對健康有益,但如果有嚴重疾病(如自體免疫疾病)或在服用特定藥物(特別是抗凝血劑),建議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意見比較保險。
- 容易脹氣者: 菇類富含多醣體纖維,部分人吃多了可能脹氣,初期嘗試適量即可。
- 痛風患者: 猴頭菇屬於中嘌呤食材(不是超高),急性發作期應避免,緩解期適量食用應無大礙,但仍建議諮詢專業意見。
記得,再好的食物都要適量、均衡攝取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