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我的廚房煉獄與天堂:終極臺式炸排骨酥攻略
每次經過夜市那個飄著罪惡香氣的攤位,我的腳就像被釘住一樣。你知道的,就是那個油鍋滋滋作響,金黃色的 炸排骨酥 在油浪裡翻滾的畫面,配上老闆熟練的灑粉動作... 口水真的控制不住!後來實在受不了只能看不能常吃(錢包和腰圍都在抗議),我決定自己動手。結果?哈,一開始簡直是災難現場!不是裹粉掉光光,就是炸出來硬邦邦像皮鞋底,要不然就是裡面沒熟... 說多了都是淚。但現在,嘿嘿,總算練出點心得,朋友來蹭飯都指名要吃我做的 炸排骨酥!今天就從最關鍵的開始聊起。靈魂基石:食材的選擇與奧秘
想做出一塊完美的 炸排骨酥,食材絕對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別以為隨便買塊排骨就行,這裡頭學問可大了。我踩過的坑,希望大家能避開。主角排骨:部位決定命運
排骨的選擇直接影響口感!我以前傻傻分不清,隨便抓一包就走,結果口感天差地別。排骨部位 | 特色與優點 | 缺點/注意事項 | 推薦指數 (5★滿分) |
---|---|---|---|
小排 (肋排) | 肉質最嫩!帶點油脂,炸起來多汁不柴。(我的最愛,貴一點但值得) | 單價通常較高,骨頭形狀不一,賣相有時不如里肌肉排整齊。 | ★★★★★ |
里肌肉排 (大里肌) | 形狀大片好看,肉質結實有咬勁。(夜市常見款) | 油脂較少,處理不好容易柴!醃漬和油炸時間要更精準。 | ★★★☆☆ |
梅花肉排 | 油脂分佈均勻像雪花,兼具嫩度與香氣。 | 價格也不便宜,有時不太好買到適合炸的厚度。 | ★★★★☆ |

醃料:賦予生命的魔法
醃料是 炸排骨酥 香氣的靈魂!不是隻有醬油、糖、胡椒粉那麼簡單。每家都有自己的秘方,我也試過好幾種組合。分享幾個我覺得很關鍵的:
- 基礎必備款:
- 醬油 (鹹香底色,我用壺底油或蔭油,比較甘醇)
- 米酒 (去腥增香,一定要加!)
- 糖 (中和鹹味,提鮮,我用二砂或冰糖)
- 白胡椒粉 (臺式經典香氣來源)
- 蒜末 (靈魂!我喜歡多放一點,炸完超香) / 或蒜泥
- 薑末/汁 (去腥,增添風味層次)
- 五香粉 (少量!一點點就夠,太多會搶戲)
- 蛋液 (半顆或一顆,幫助裹粉附著,也讓肉更嫩滑)
- 進階加分項 (看喜好):
- 豆腐乳 (一小塊,增添特殊發酵鹹香,南部有些做法會加)
- 甘草粉 (一點點,增加甜味深度)
- 鳳梨汁或奇異果泥 (天然酵素嫩肉!效果驚人,但別泡太久,肉會散)
- 香油 (最後加一點點增香)
- 排骨洗淨一定要徹底擦乾!濕答答的肉醃不入味,炸起來也容易噴油。用廚房紙巾按乾。(血淚教訓:沒擦乾的下場就是醃料稀掉,味道浮在表面)
- 蒜末、薑末盡量切細或磨泥,比較容易入味。
- 所有醃料(除了蛋液和香油)先混合均勻,試一下味道(可以稍微鹹一點點,因為肉會吸收)。
- 把調好的醃汁倒進裝排骨的袋子或盒子裡,按摩按摩,確保每塊肉都沾到。
- 冷藏醃漬至少2小時,最好能隔夜!時間是美味的關鍵。我試過醃30分鐘就炸的,味道就是差那麼一點,不夠透。
- 要炸之前,再把蛋液加入抓勻,最後滴幾滴香油拌一下。
裹粉:酥脆外殼的關鍵戰役
脆皮的秘密就在這裡!很多做法都不同,我試過只用麵粉、只用地瓜粉、混和粉... 終於找到我覺得最棒的組合,模仿出那種老攤位的口感。- 主流裹粉材料:
- 低筋麵粉: 提供基礎黏性,炸出來顏色較淺,口感偏細緻。單用較易回軟。
- 地瓜粉 (蕃薯粉): 臺式炸物的靈魂!顆粒粗細影響口感。粗顆粒炸出來鱗片明顯、超級酥脆,放涼也較不易軟;細顆粒口感較細密。我愛用粗顆粒的!
- 木薯粉 (樹薯粉): 透明度高,炸出來更亮,口感偏硬脆。有時會混用一點。
- 酥炸粉/炸雞粉: 市售預拌粉,方便,通常已調味。但自己調更能掌控風味。
- 預拌乾粉: 低筋麵粉 + 粗顆粒地瓜粉,比例約 1 : 1.5 到 1 : 2。我喜歡地瓜粉多一點,脆度更持久!再加一點點白胡椒粉和五香粉 (真的只要一點點!) 在乾粉裡拌勻。
- 濕粉漿 (可選,但我強烈推薦): 另取一個碗,用一點點剛剛調好的乾粉 + 冰水 (重點!冰水!),調成像稀酸奶般的濃度。這個步驟是關鍵,能讓外殼產生漂亮的鱗片!
- 手法!手法!手法! (重要說三次):
- 將醃好且沾了蛋液的排骨,先均勻地裹上一層乾粉,按壓一下讓粉沾牢。
- 接著,抖掉多餘的乾粉!這步很多人忽略,粉太厚炸出來口感不好。
- 然後,快速地將排骨浸入冰的濕粉漿中,薄薄一層就好,馬上拿起。
- 最後,立刻再放回乾粉中,用"按壓" + "翻覆"的方式,讓乾粉均勻地裹上去,形成有點粗糙的表面。不用太用力壓實,保持鬆散感才有酥脆鱗片!

實戰操作:油鍋裡的溫度藝術
食材準備好,醃入味了,粉也裹漂亮了,最後一關:炸!這關最緊張,成敗在此一舉。油溫控制是核心技術!油品與鍋具
- 油: 耐高溫的油很重要。我常用:
- 芥花油 (發煙點高,味道中性,價格合理)
- 葡萄籽油 (發煙點也很高)
- 棕櫚油 (傳統攤販常用,炸出來顏色金黃漂亮,但爭議較多,家用較少)
- 橄欖油 (特級初榨不適合高溫油炸!) (別浪費好油啊!)
- 鍋具: 深一點的小鍋子最好,省油。我用厚底的鑄鐵鍋或不鏽鋼鍋,導熱均勻,溫度穩定。不沾鍋要小心高溫損壞塗層。
油溫控制:決定酥脆與否的生死線
油溫不對,前面努力全白費!太低溫,排骨下去粉就掉了,還會吸一堆油,軟趴趴;太高溫,外面焦了裡面還沒熟。溫度計是新手的好朋友!強烈建議買一支。油炸階段 | 目標油溫 (°C) | 目的 / 判斷方式 | 注意事項 |
---|---|---|---|
初炸 (熟成) | 160°C - 170°C | 讓排骨內部熟透,定型。 筷子插入油中,周圍起小泡泡但未密集沸騰。 |
油溫不夠排骨會吃油! 一次別下太多,會降溫。 炸約 5-7 分鐘 (視排骨厚度),不用炸到金黃,炸熟即可。 |
搶酥 (逼油上色) | 180°C - 190°C | 創造酥脆外殼,逼出多餘油脂,上色。 筷子插入,周圍迅速產生大量密集泡泡。 |
將初炸排骨瀝乾油後,分批放入高溫油鍋。 時間約 30 秒到 1 分鐘,炸到金黃酥脆馬上撈起! (動作要快,否則易焦!) |
- 預熱: 鍋中倒入足夠的油 (至少要能淹過排骨),開中火加熱。放入溫度計,耐心等待油溫升到 160-170°C。沒溫度計?用一小塊裹好粉的邊角料或木筷子測試:插下去周圍持續冒出細小泡泡就差不多了。
- 初炸 (熟成): 油溫到了,分批!分批!分批!下鍋 (重要!一次下太多油溫會暴跌,排骨就會吸油變油膩)。我通常一次炸 3-4 塊。下鍋後不要急著翻動,等個 20-30 秒定型後再稍微翻動。維持中火,炸約 5-7 分鐘 (看排骨大小厚度,我通常用筷子戳最厚的地方,能輕易戳穿且沒血水就差不多了)。(教訓:沒炸熟就搶酥,裡面還是粉紅的!)
- 撈起瀝油: 把初炸好的排骨撈起來,放在網架上瀝油 (不要直接放盤子!底部會濕軟)。稍微放涼幾分鐘,同時準備升溫搶酥。
- 升溫搶酥: 把火稍微調大,讓油溫升到 180-190°C。一樣,用溫度計或測泡泡判斷。(警告:油溫過高開始冒煙時請關火降溫,小心安全!)
- 搶酥 (逼油上色): 油溫達到,再次分批將排骨快速放入高溫油鍋!你會聽到更激烈的滋滋聲,看到排骨表面迅速變金黃且出現更明顯的酥脆顆粒。時間非常短,30 秒到 1 分鐘足矣!千萬別走開!顏色一到馬上撈起!(教訓:講個電話回頭就焦了...)
- 最終瀝油: 馬上放到網架上瀝油,最好架高一點讓空氣流通。

起鍋與調味:畫龍點睛
瀝油的時候,那香氣真的讓人瘋狂!但先忍住,讓多餘的油滴乾淨,這樣 炸排骨酥 才會爽脆不油膩。
- 灑粉: 這是臺式 炸排骨酥 的經典!趁著排骨還熱熱的,均勻地撒上...
- 椒鹽粉 (萬年不敗款): 白胡椒粉 + 鹽 + 一點點五香粉混合。鹹香夠味!
- 辣味椒鹽粉: 在椒鹽粉裡加入辣椒粉或 cayenne pepper。
- 梅子粉: 酸酸甜甜,解膩,很多人愛。(我個人偏好椒鹽,覺得梅粉搶了肉香)
- 市售現成的炸物撒粉選擇也很多。
終極美味升級:搭配與延伸
一塊好的 炸排骨酥,單吃就讓人陶醉。但身為老饕,當然要玩點花樣! 經典臺式吃法:- 夜市便當魂: 配上一大碗白飯、淋點滷肉汁、加顆滷蛋和一點醃黃瓜!絕配!這就是臺灣味啊!
- 鹽酥雞攤好夥伴: 和鹹酥雞、甜不辣、四季豆一起買,回家配啤酒或汽水,週末晚上的小確幸。
- 當歸湯或藥膳湯底: 把 炸排骨酥 稍微泡一下熱湯,外皮吸飽湯汁變得有點軟Q,肉還是嫩的,湯頭也更香濃。冬天吃超暖!
- 冰涼臺灣啤酒! (經典不敗,爽快解膩)
- 古早味紅茶 (微糖少冰) (甜度中和鹹香,透心涼)
- 冬瓜茶 (清甜解燥熱)
- 氣泡水 (加點檸檬片) (清爽無負擔感...假裝健康一下)
- 把 炸排骨酥 切小塊,夾進刈包裡,配上花生粉、酸菜、香菜!(罪惡升級但超好吃)
- 切小塊放在生菜沙拉上,淋上和風醬或胡麻醬。(假裝很健康)
- 煮泡麵 (特別是維力炸醬麵) 時,丟幾塊進去稍微泡軟。(極度邪惡的享受)

Q&A:關於炸排骨酥,你可能想問的
Q:炸好的排骨酥怎麼儲存?回鍋還能酥嗎?A: 當天現炸現吃最棒!如果吃不完,完全放涼後 用密封袋或保鮮盒裝好冷藏,可以放 1-2 天。要回熱,千萬不要用微波爐!會軟掉。最好用氣炸鍋 (180°C 回炸 3-5 分鐘) 或用烤箱烤一下,能恢復部分酥脆感。但我真心建議,最好是趁新鮮吃掉啦! Q:自己做炸排骨酥成本真的划算嗎?
A: 老實說,自己買好一點的排骨 (像小排) 加上油錢,成本不見得比夜市便宜非常多 (尤其你如果買的肉量不多)。但「划算」的點在於:食材品質自己掌控 (你知道用的是什麼肉、新不新鮮)、口味完全客製化 (愛蒜味重就多放、怕鹹就減醬油)、過程的樂趣與成就感,還有炸完家裡那股香氣... 這些是無價的!而且自己炸油不會反覆使用那麼多次。 Q:為什麼我炸的排骨酥外面很快就軟掉了?
A: 這問題超常見!關鍵通常是:
- 油溫不夠高: 尤其是「搶酥」階段油溫不足,無法徹底逼出油分和創造堅固的脆殼。
- 裹粉方式: 裹太厚、或是隻用單一粉類 (如只用麵粉),較難維持長時間酥脆。地瓜粉 (尤其粗顆粒) 是維持酥脆的關鍵。
- 沒有徹底瀝油: 撈起後直接堆疊在盤子上,底部會被熱氣和油脂悶軟。務必放在網架上瀝乾,並保持通風。
- 環境濕氣: 臺灣天氣潮濕,炸物放久本來就容易受潮變軟。盡快食用是王道!
- 回潮: 灑粉如果太早灑,或是粉本身受潮,也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