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瑞芳美食廣場,我可太有感情了!第一次來的時候跟著人群亂鑽,結果在裡頭迷路整整半小時(笑),後來才發現這鐵皮屋底下根本是另一個宇宙嘛。說真的,比起觀光客擠爆的基隆廟口,瑞芳美食廣場那種粗獷又實在的風味,更貼近我們這些老饕的胃。記得上次帶台北朋友來,他一臉懷疑「這種地方有好料?」結果啃了三顆胡椒餅還想外帶!今天就用我這張吃遍廣場的嘴,帶你挖寶去。
目錄

必吃老字號:光華街飄香一甲子
這攤老麵店躲在廣場邊邊的光華街入口附近,招牌舊到幾乎看不見,但那股豬油拌著油蔥的香氣就是最好的導航。老闆阿伯煮麵的手勢像在練太極,行雲流水。他們的乾麵,靈魂就在那勺自炸的豬油和滿滿的手工油蔥酥。麵條是傳統的細白麵,煮得恰到好處,軟中帶Q。重點是!一定要淋上他們特製的烏醋,那個酸香會把豬油的豐腴感整個提起來,變得一點也不膩口。第一次吃的朋友總會被這簡單粗暴的美味嚇到,直呼「怎麼可以這麼香!」這裡的餛飩湯也是標配,皮薄餡鮮,湯頭清爽。缺點嘛… 夏天吃真的有點熱,裡面沒冷氣,純靠幾支大電扇呼呼吹,但為了這口古早味,流點汗算什麼?
推薦組合 | 說明 | 價位 |
---|---|---|
乾麵+餛飩湯 | 王道組合,豬油香與餛飩鮮完美搭配 | NT$ 90 |
乾麵+綜合湯 | 想多點料(魚丸、貢丸)的選擇 | NT$ 110 |
麻醬麵 | 麻醬香濃,口感溫潤扎實 | NT$ 55 (單點) |
爆汁龍鳳腿:市場口的人氣霸主
靠近市場主通道那攤永遠在排隊的紅色小攤車就是了!阿桑的手幾乎沒停過,俐落地把魚漿、高麗菜絲、紅蘿蔔絲包進薄薄的豬網油裡,捏成長條狀,丟下油鍋滋滋作響。起鍋時金黃酥脆,香味直衝腦門。咬下去的那瞬間真的要小心!滾燙的肉汁會立刻噴出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衣服上的油漬都是教訓),外皮酥脆,內餡鮮甜多汁,魚漿的鮮和蔬菜的甜融合得超棒。沾點特調的甜辣醬,味道更有層次。這攤的份量給得很足,一支就很有滿足感。每次來瑞芳美食廣場,沒吃到這支龍鳳腿,就覺得這趟不算完整!唯一小抱怨是人多時要等比較久,阿桑堅持現包現炸,急不得。

炭香胡椒餅:窯爐邊的等待
這攤厲害了,老闆堅持用傳統炭火窯烤,站在爐子旁就能感受到那股炙熱的炭香。看老闆把包好滿滿青蔥和醃漬入味的豬後腿肉餡的餅,俐落地貼進窯壁,那畫面就很療癒。等待是值得的!出爐的餅拿在手裡還燙得不得了,外皮烤得焦香酥脆,一咬開,我的天!熱騰騰的湯汁立刻湧出(再次警告,小心燙口!),帶著濃郁的黑胡椒辛香和豬肉的鮮甜,還有滿滿的新鮮三星蔥段,那個蔥香真的是靈魂。肉餡肥瘦比例剛好,吃起來嫩而不柴。炭火賦予的那股獨特香氣,是瓦斯爐完全比不上的。每次買完都得先找地方坐下,專心對付這燙口的美味,深怕浪費一滴湯汁。這絕對是瑞芳美食廣場裡數一數二讓我心甘情願排隊的美食!

古早味大腸圈:黑白切的藝術
這家專賣大腸圈(糯米腸)的小攤,就開在廣場中間走道。攤位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黑白切」——豬肺、生腸、軟管、吉古拉(竹輪)、嘴邊肉等等,看得人眼花撩亂。主角當然是那油亮亮、胖嘟嘟的手工大腸圈!老闆娘堅持每天自己灌,腸衣處理得乾淨,沒有惱人的腥味。糯米煮得軟糯卻粒粒分明,帶著淡淡的米香和腸衣的香氣。最經典的吃法,就是點一段大腸圈,再配上幾樣喜歡的黑白切。重點來了!一定要淋上他們特製的醬油膏,鹹甜適中,加上一點蒜泥醬油提味,這樣簡單的搭配卻能把食材的原味襯托得淋漓盡致。這裡的豬肺處理得特別好,軟嫩沒異味,沾醬吃超對味。坐在攤前的小板凳上,切一盤綜合黑白切配大腸圈,再來碗熱湯,就是最道地的瑞芳美食廣場午餐體驗。價格透明,想吃多少切多少,非常靈活。
瑞芳美食廣場人氣黑白切點餐指南:
- 必點招牌: 手工大腸圈、彈牙豬肺、脆口生腸。
- 高人氣配角: 軟管(口感獨特)、吉古拉(基隆特色)、嘴邊肉(嫩)。
- 靈魂醬料: 特調醬油膏 + 蒜泥醬油,缺一不可!
- 湯品搭配: 蘿蔔湯或綜合湯都很解膩。

暖心藥燉排骨:飄香補氣
這攤藥膳湯品在廣場裡算是異數,但那股濃濃的當歸、川芎香氣飄過來,實在很難抗拒,尤其在天氣轉涼的時候。老闆娘說湯底是用十多種中藥材加上大骨費心熬煮好幾個小時,喝起來溫潤甘醇,中藥味濃郁但不會讓人覺得苦澀或難以接受(我個人很怕那種藥味過重的)。排骨給得很大方,燉煮得非常軟爛,幾乎是輕輕一撥就骨肉分離,吸飽了湯汁精華,啃起來很過癮。湯裡通常還會放一大塊燉得通透的菜頭(白蘿蔔),清甜解膩。一碗下肚,從喉嚨暖到胃裡,整個人都舒服了。有時候熬夜或覺得身體虛虛的,專程跑一趟瑞芳美食廣場來喝上一碗,補氣又暖心。不過口味偏清淡的朋友可能會覺得藥味稍重,建議請老闆娘湯裝多一點稀釋。

手工芋圓番薯圓:甜點胃的救贖
吃了一圈鹹食,終於輪到甜點胃上場了!這攤專賣手工芋圓、地瓜圓(番薯圓)的甜品攤,是廣場裡的甜蜜角落。所有的圓仔都是老闆娘每天新鮮現做,站在攤前就能看到一顆顆色彩飽滿的生芋圓、地瓜圓。他們主打熱的燒仙草或冷的刨冰兩種吃法。我的最愛是冬天來碗熱騰騰的燒仙草!滑溜微苦的仙草湯底,配上煮得Q彈軟糯的芋圓和番薯圓(黃色地瓜圓、紫色芋圓),那口感簡直絕了!重點是他們家的圓仔吃得到真實的芋頭和地瓜纖維與香氣,絕對不是那種死甜沒個性的粉糰。夏天就點刨冰,淋上熬煮的糖水,再鋪滿各種配料:除了招牌雙圓,還有綠豆、紅豆、粉粿、脆圓等等,料多實在,一碗兩個人分著吃都夠。吃完鹹的來一碗,完美結束瑞芳美食廣場的戰鬥行程!

隱藏版海鮮羹:港口直送的鮮甜
這個厲害了!位置比較靠廣場後方,不太起眼,但它可是很多在地漁工下工後補充體力的最愛。老闆跟漁港熟,常常能拿到最新鮮的漁獲。他們的海鮮羹用料超級豪邁,滿滿的旗魚塊、小卷、蝦仁、筍絲、白菜、紅蘿蔔絲,勾芡不會太厚重,湯頭喝得出魚骨的鮮甜和高麗菜的清甜。我尤其喜歡裡面的旗魚塊,裹著薄粉,口感滑嫩有彈性,不是那種粉粉爛爛的品質。小卷也給得很大方,咬下去鮮脆彈牙。羹湯的調味剛剛好,不會過鹹或過甜,能充分品嚐到海鮮的原味。冬天來一碗熱呼呼的海鮮羹,真的是暖胃又滿足。瑞芳美食廣場臥虎藏龍,這羹絕對是隱藏版的海味實力派!唯一要注意的是它份量很大,胃口小的朋友可能兩人分一碗比較剛好。

脆皮肉圓:酥炸與清蒸的抉擇
在瑞芳美食廣場想吃肉圓?你會發現這裡有兩大流派!一派是「脆皮派」,用低溫油泡「炊」熟定型,再高溫油炸出金黃酥脆、薄如紙的外皮。咬下去卡滋作響,超級過癮。內餡通常是紮實的肉塊(胛心肉或後腿肉)和筍丁,配上鹹甜微辣的米醬和少量蒜泥。另一派則是「清蒸派」,白色的外皮軟Q帶點透明感,口感更濕潤彈牙。內餡通常更飽滿(有時會有香菇、栗子),醬料口味也相對溫和一些(常見白醬或紅醬)。我個人偏愛脆皮的口感,那種酥脆與軟嫩的對比實在迷人!記得上次吃的那家,外皮炸得超酥,裡面的肉塊大又多汁,筍丁脆脆的,配上醬料,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喜歡清蒸軟Q口感的朋友在這裡也能找到你的愛。下次來不妨兩派都試試看?
瑞芳美食廣場肉圓派別比較表
特色 | 脆皮派 | 清蒸派 |
---|---|---|
外皮 | 金黃酥脆,薄如紙 | 白色軟Q,略透明 |
烹調方式 | 先炊熟,再高溫油炸 | 全程清蒸 |
口感 | 外脆內軟,卡滋過癮 | 濕潤彈牙,綿密 |
內餡特色 | 紮實肉塊、筍丁 | 飽滿,可能有香菇栗子 |
醬料風味 | 鹹甜微辣米醬 + 少量蒜泥 | 溫和白醬或紅醬 |
推薦對象 | 愛酥脆口感、重口味者 | 愛軟Q口感、口味溫和者 |
阿婆油飯:記憶中的古早味
這攤賣油飯的阿婆,感覺比我阿嬤年紀還大(笑)。攤位小小的,只賣油飯和羹湯,簡單卻充滿古早味。她的油飯不是那種濕濕黏黏的,而是粒粒分明又飽滿油亮。用麻油、紅蔥頭爆香炒過的糯米飯,香氣撲鼻,裡面拌著小塊的瘦肉(有時是香菇肉絲)和蝦米,用料實在。吃起來鹹香適中,不會過油膩,紅蔥頭的香氣特別突出。簡單撒點香菜提味就很好吃了。阿婆的油飯有種魔力,就是小時候拜拜或辦桌時吃到的味道,懷舊感十足。配上一碗蘿蔔排骨湯或綜合羹,就是一頓溫暖實在的餐點。看著阿婆熟練地盛飯,總覺得吃的不只是美食,還有一份堅持的溫度。這是在瑞芳美食廣場裡,讓人吃得特別安心的一味。

現燙魷魚圈:港邊的鮮脆
想吃最新鮮的海味小點,這攤現燙魷魚絕對不能錯過!老闆選用的是體型適中、肉質厚實的阿根廷魷魚(透抽)。客人點了才從旁邊的水箱撈起,快速處理乾淨,切成一圈圈,立刻丟入滾水中燙熟。關鍵就在那個「燙」的功夫,時間抓得精準,燙出來的魷魚圈呈現漂亮的白色,肉質緊實彈牙,口感是無敵的鮮脆!完全沒有橡皮嚼感,新鮮度一吃就知道。燙好後會淋上特調的蒜蓉醬油膏,鹹鹹甜甜的,更能帶出魷魚的鮮甜原味。擠上一點新鮮檸檬汁,風味更清爽。坐在攤前看著老闆俐落地處理魷魚,聞著那淡淡的海味飄來,再送入口中那彈牙鮮美的滋味,這就是瑞芳美食廣場才有的港邊直送享受!簡單,卻最難忘。
Q&A:瑞芳美食廣場探索指南
Q1:瑞芳美食廣場到底在哪裡?怎麼去最方便?
A:它就在瑞芳火車站後站出來,走路大約3分鐘!認明一個看起來舊舊的大鐵皮屋頂建築就對了(地址:新北市瑞芳區民生街35巷2號)。開車的話,附近有民生街停車場或瑞芳停車場,但假日車位難找,強烈建議搭火車來最輕鬆(台鐵瑞芳站下車,從後站出口),出站直走過馬路,看到民生街左轉進巷子就到了。搭公車也有幾班會到瑞芳火車站(後站)。
Q2:什麼時候去瑞芳美食廣場比較好?東西都吃得到嗎?
A:想吃得齊全,強烈推薦平日中午或下午去!假日人潮真的非常多,熱門攤位(像龍鳳腿、胡椒餅)排隊會排到讓你懷疑人生…而且有些比較有個性的老攤(例如光華街麵店、阿婆油飯)可能下午兩三點就賣完收攤了。我自己習慣週二或週四中午去,人潮適中,想吃的幾乎都買得到,用餐環境也相對舒服。記得避開午餐巔峰時段(11:30-13:00)人擠人。
Q3:瑞芳美食廣場裡有推薦的組合吃法嗎?
A:當然有!這可是老饕的樂趣。我的私心完美組合:
1. 開胃小吃: 先來一支現炸燙口的龍鳳腿墊胃(但小心噴汁!)。
2. 主食選擇: 喜歡湯湯水水 → 古早味大腸圈配綜合黑白切 + 蘿蔔湯。喜歡乾的 → 光華街豬油乾麵(記得加烏醋!)或來顆爆汁胡椒餅。
3. 補充能量: 冬天來碗藥燉排骨或海鮮羹暖身。
4. 甜點收尾: 必點手工芋圓番薯圓!冬天配燒仙草,夏天配刨冰。
這樣一套吃下來,鹹甜冷熱兼具,瑞芳美食廣場的精華一次滿足,保證撐到走不動!重點是記得帶點現金,裡面很多攤只收現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