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陽明山小院裡,泥土的氣味就是我的時鐘。種了三十年花草,從常見的九重葛到罕見的藍花楹都經手過,但要說最讓我心緒複雜的,肯定是那幾株銀杏。它們安安靜靜站在院子角落,像一群固執的老夥計,輕易不開口(開花)。去年深秋的某個清晨,薄霧還未散盡,我照例巡視院子,腳步卻猛地釘在地上——陽光斜斜穿透霧氣,那株最大的公銀杏枝頭,竟然掛著幾串淡綠到幾乎透明的小花!細看像迷你版的綠色桑葚,毫不起眼,卻讓我這老園丁心跳加速。這可是種下它整整十五個年頭,第一次見到它開花啊!銀杏花語的奧秘,原來藏在如此漫長的等待裡。
目錄
花語:歲月淬鍊出的寓意
都說櫻花代表剎那燦爛,玫瑰訴說熾熱愛情,但銀杏呢?它的花語,真不是那種隨處可見、甜膩膩的詞彙。當我顫抖著手拍下那幾串不起眼的小花,腦中閃過無數畫面:是它挺過颱風後歪斜又倔強重新站直的姿態;是它冬日落盡華葉、枯枝對抗寒風的沉默;是它歷經十數載春秋,才終於向我展示這份微小卻震撼的生命禮物。
我翻遍老書也問過幾位懂樹的前輩,大家對銀杏花語的詮釋,核心都離不開「時間」與「韌性」。這和我親身感受無比貼合:
- 堅韌不拔的生命力: 銀杏是活化石啊!經歷過恐龍滅絕的災難,物種還能頑強存續至今。我這株公樹,十五年的默默生長,頂著北部潮濕多雨的氣候,甚至曾因病害掉光了葉子,大家都以為它不行了,隔年春天卻又迸出新芽(真是頑固得讓人佩服)。
- 沉著與鎮靜: 銀杏葉片那獨特的扇形,像是天然的降噪器。站在樹下,尤其當微風拂過葉片發出獨有的沙沙聲響時(跟其他樹葉聲音完全不一樣),那份奇異的寧靜感,能讓人紛亂的心緒慢慢沉澱下來。這份氣質,也成了銀杏花語的重要內涵。
- 長久的守候與希望: 等待開花這十五年,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常對著它嘀咕:「老兄,你到底開不開啊?」鄰居阿伯更直接:「種公樹沒用啦,又不會結果!砍掉種別的!」但我就是捨不得。這種漫長無聲的守候,以及終於得見花開的瞬間,那份「希望終究沒有落空」的狂喜,是急躁的現代社會裡最稀缺的體驗。這份銀杏花語的深意,沒經歷過長期等待的人很難真正體會。
- 罕見與珍貴: 說實在話,比起滿園盛開的杜鵑或茶花,銀杏花的外觀實在太樸素了,樸素到連很多資深花友都可能錯過它開花的時刻。但正是這種低調,凸顯了它的稀罕與不凡。能親眼見證自家銀杏開花,是園丁生涯裡值得驕傲的一筆。這種銀杏花語象徵的珍稀性,特別打動人心。
核心意義 | 具體展現(個人體驗) | 與其他植物的差異 |
---|---|---|
堅韌不拔的生命力 | 罹病害後重生、挺過颱風、適應臺灣北部氣候。 | 不同於玫瑰的嬌貴,展現更原始的生存韌性。 |
沉著與鎮靜 | 獨特扇形葉營造的寧靜氛圍、風吹葉片的特殊沙沙聲撫平心緒。 | 有別於熱鬧繽紛的花海,提供深層的心靈安定感。 |
長久的守候與希望 | 栽種十五年才得見初花,漫長等待後的狂喜與感動。 | 非即時回報的園藝體驗,考驗耐心卻回報巨大滿足。 |
罕見與珍貴 | 花朵極其低調樸素易被忽略,開花週期長,親眼見證具有特殊意義與成就感。 | 不同於易開花的草花,銀杏開花本身即是一份難得的生命禮讚。 |
對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銀杏是雌雄異株的。只有公樹才會開我看到的這種雄花(產生花粉)。雌樹開的是更不起眼的小花(長在短枝頂端,通常是兩個),之後如果順利授粉,才會結出那個臭臭的白果(種子)。所以啊,銀杏花語的實現,還得看老天爺是否願意讓風當媒婆,撮合公樹的花粉和雌樹的花呢!這份生命延續的偶然性,又給銀杏花語添了一層深意。
花語故事:從古老記憶到現代情懷
關於銀杏的故事,那真是多得說不完。它們在地球上活了幾億年,本身就像一本厚厚的書。還記得初次接觸銀杏的感動,源自京都旅行時那座千年古剎旁的金黃大道。那時只覺壯觀,現在自己種了,才懂那份震撼背後是多少歲月的累積。
銀杏花語承載的故事,充滿了時間的重量:
- 寺廟的守護者: 在東方,特別是日本和中國,古老的銀杏常被種在寺廟、神社裡。為什麼?除了它們壽命長(動輒數百年甚至千年),見證了無數晨鐘暮鼓、人世變遷,那份沉穩莊嚴的氣質,與宗教場所尋求心靈平靜的氛圍太契合了。它們默默矗立,就像時間的守護者,無聲訴說著銀杏花語中的永恆與堅守。臺灣一些古剎,像淡水龍山寺、鹿港龍山寺,也有高大的老銀杏,站在樹下,會莫名感到心安。
- 戰爭的見證與重生: 這是最觸動我的真實故事。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後,一片焦土廢墟中,人們發現幾株距離爆心僅一到二公里的銀杏樹,即便被燒得焦黑,次年春天竟然又萌發了新芽!這簡直是生命奇蹟的代言。這些「被爆銀杏」及其後代,被視為希望與重生的象徵,種植到世界各地。這份從絕境中掙扎求生的韌性,把銀杏花語中「堅韌不拔」的意義,昇華到了震撼靈魂的高度。每次想到這個故事,再看看我院子裡那株頑強的傢伙,就覺得所有的等待都值得。這種銀杏花語的力量,超越了語言。
- 醫者仁心的象徵: 銀杏葉的提取物(EGb 761)對改善末梢迴圈、腦部功能有幫助,這是現代醫學證實的。有趣的是,在傳統中醫典籍裡,銀杏(白果)也被記載有多種藥用價值(當然食用要非常謹慎,生食有毒)。這種跨越古今、守護人類健康的特質,讓銀杏花語隱含了「守護」與「療癒」的深層寓意。照顧它們時,我常覺得不只是我在照料樹,這樹也在默默守護著什麼。這份雙向的銀杏花語,只有親手栽種的人才能體會。
說到這裡,想起鄰居陳太太。她先生幾年前中風後行動不便,情緒很低落。我把陽臺一盆扦插成活的小銀杏苗送給她,半開玩笑說:「這樹命硬,照顧它需要耐心,跟你現在一樣。慢慢來,會好的。」前陣子碰到她,她眼睛發亮地跟我說,那株小銀杏抽新葉了,她先生每天最愛做的事,就是挪到陽臺邊看它,精神好了不少。這或許就是銀杏花語在日常中最平凡的體現——帶來一絲平靜,一點堅持下去的希望。
花語顏色:金黃歲月的低語
提到銀杏,99%的人腦海裡蹦出的肯定是那片鋪天蓋地的「金黃色」。確實,秋日銀杏葉轉黃,是它最具代表性的視覺饗宴,壯闊又浪漫。但這其實和我們談的「花語顏色」不太一樣。真正的銀杏花顏色,非常非常低調,甚至容易被忽略。這巨大的反差,恰恰是銀杏花語最耐人尋味的地方——真正的價值與深意,往往藏在不起眼的表象之下。
1. 銀杏花的真實色彩:低調的序曲
- 雄花: 像我院子裡開的那種。它們聚整合長長的、有點像迷你貓尾巴(葇荑花序)的樣子,剛長出來時是淡綠色的,幾乎和嫩葉融為一體。稍微成熟點,會帶點非常淺的黃綠色調(可以想像很淡很淡的檸檬黃混合了新生嫩葉的綠),依舊毫不起眼。沒有花瓣(裸子植物哪來的花瓣!),也沒有香氣(至少鼻子貼很近也嗅不到)。它們存在的唯一任務,就是在風的幫助下,把花粉撒出去。這種低調到近乎隱形的存在,是銀杏花語中「沉靜」與「專注本質」的最佳註解。銀杏花語的意義,從不依賴華麗的外表來證明。
- 雌花: 長在雌株短枝的頂端,通常有兩個(像極了迷你火柴頭)。顏色也是綠色系的(淡綠或略帶點淺褐綠),比雄花更小、更隱蔽。不仔細找,根本看不見。它們靜靜等待著風送來的花粉。生命的孕育,就在這樣不起眼的角落悄然開始。這種銀杏花語的詮釋,充滿了內斂的力量。
2. 銀杏葉的季節變奏:金黃的絕響
雖然不是花,但秋葉的金黃無疑是銀杏給予世界最驚豔的「顏色語言」,也常被人們不自覺地融入對銀杏花語的整體感受中:
- 變色關鍵: 別以為秋天一到它就自動變黃!讓銀杏葉完美變身「金黃」是需要條件的:首先是「充足的日照」,光照不足,葉子可能只變淡黃甚至帶綠斑,不夠純粹;再來是「大的日夜溫差」,白天溫暖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包括黃色色素胡蘿蔔素),夜晚低溫則阻斷葉柄基部產生離層,同時減緩葉綠素分解(葉綠素分解了,原本被掩蓋的黃色胡蘿蔔素等色素才顯現出來);最後,「乾燥的空氣」有助於穩定這份金黃(濕冷天氣容易讓葉子還沒變美就爛掉或提前掉落)。這三個條件齊備,才能成就那動人心魄的純粹金黃。臺灣北部秋冬常有雨,要看到如日本或中國北方那種純淨透亮的銀杏金黃大道,難度比較高(所以我特別珍惜晴朗乾冷的深秋日子)。
- 顏色的象徵: 這片極致的金黃,早已超越了視覺。它象徵著生命的成熟與豐盛(就像稻穗的金黃),是積累了一整年生長能量的輝煌展現;它也預示著結束與凋零(落葉歸根),但同時蘊含著希望(落葉化作春泥,滋養來年新生)。這份金黃,是時間醞釀的詩篇,也是銀杏花語最盛大、最為人熟知的視覺表達——關於永恆、豐饒與優雅的輪迴。
理想條件 | 對銀杏葉變色的影響 | 在臺灣(尤其北部)的挑戰 |
---|---|---|
充足日照 | 促進光合作用產生胡蘿蔔素等黃色色素,是變黃的物質基礎。 | 秋冬日照時數相對較少,多雲多雨天氣更削減光照強度。 |
大的晝夜溫差 | 白天溫暖利光合作用積累色素,夜間低溫促進葉綠素分解且抑制離層形成,讓黃色有時間展現。 | 平地秋冬夜晚不夠冷,溫差不足常導致變色不佳或延遲、落葉快。 |
乾燥空氣 | 減少葉片病蟲害及腐爛風險,讓金黃色澤更純淨、停留枝頭時間更長。 | 東北季風帶來濕冷空氣,易使葉片水傷、褐變或提前腐爛掉落。 |
樹齡與健康 | 成年健康樹體養分儲備充足,變色更均勻、持久、色澤飽滿。 | 幼苗或病弱樹變色效果差,需更長時間養護才能展現美景。 |
記得第一年認真期待院子銀杏變黃,結果碰上陰雨連綿,葉子沒怎麼黃就稀稀落落掉光了,鬱悶了好幾天(園丁的失落有時就這麼簡單)。第二年運氣好,連續幾日乾冷的晴天,那金黃啊,在陽光下彷彿自己會發光,鄰居路過都忍不住停下拍照。那種專屬的季節感動,是對漫長等待的最好回報,也讓抽象的銀杏花語有了最燦爛的具象呈現。銀杏花語的魅力,就在這份季節限定的驚喜裡。
園丁的老實話:銀杏真那麼好?
說了這麼多美好,潑點冷水才實在。銀杏確實迷人,但它絕對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就能養好、等著看花賞葉的「懶人植物」。想種它,特別是期待見證銀杏花語的完整旅程(開花、變色),得先聽聽我的「過來人」經驗和抱怨:
- 慢!慢!慢!重要的事說三遍! 生長速度是龜速級別的。想從一棵小苗看到它亭亭如蓋?做好十年甚至更久的心理準備。(十五年才等到花開的我,最有資格哭訴)。這跟速食時代的節奏完全不符。那些賣苗的商家總說「很快就長大」,聽聽就好。
- 開花結果?更是緣分! 種了公樹,別想吃到白果(除非附近有雌樹且風向正好)。種了雌樹,沒公樹授粉也白搭(而且雌樹的白果掉在地上腐爛的味道……那氣味真是「繞樑三日」,相當驚人,清理起來也煩)。就算公母齊全,風媒傳粉成功率也得看老天爺臉色。想靠自家銀杏實現「白果自由」?省省吧(不如去市場買更快)。所以,追求親眼見證銀杏花語中開花的奇蹟,心態一定要佛系。
- 臺灣氣候挑戰: 銀杏其實喜歡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天乾熱,冬天冷到骨子裡)。臺灣呢?尤其是北部,冬天不夠冷(尤其平地),夏天又濕悶熱(像蒸籠)。這導致:
- 變色不穩定: 前面提過了,秋色好不好看,全看老天爺秋冬那陣子的臉色。濕冷年分,還沒黃透葉子就爛了或掉光了,讓人扼腕(我的血淚教訓!)。
- 病蟲害風險: 潮濕悶熱容易誘發葉斑病、炭疽病,蟲子(比如捲葉蛾幼蟲)也愛來啃嫩葉。得比照顧一般植物更用心觀察和預防。
- 空間需求大: 銀杏是大型落葉喬木!別被小盆栽騙了。就算用大盆限制生長,也頂多延緩,無法讓它永遠迷你。地栽的話,它的根系發達,佔地廣,未來樹冠龐大。小陽臺、迷你庭院真的不適合(除非你只打算養個幾年當小品,但這樣就永遠看不到它壯年的美與銀杏花語的深度展現了)。
所以,每次有人看我院子銀杏漂亮,興沖沖問「好不好種?」,我都會先給他們潑這盆冷水:「漂亮是漂亮,但你要有跟它耗一輩子的耐心,還得看老天爺賞不賞臉啊!」這種銀杏花語背後的現實挑戰,一定要先認清。
種植與照顧心法(老園丁的碎念)
抱怨歸抱怨,既然選擇了它,就得好好照顧。這些年摸爬滾打,總結一些在臺灣(尤其北部)種銀杏的實際經驗:
1. 位置是關鍵:
- 陽光!陽光!陽光! 至少需要全日照(一天直射光6小時以上)。最好從早曬到晚。光線不足,不只長得慢、葉子稀疏,秋天變色更是妄想(可能只變慘淡的黃綠色)。把它塞在牆角或大樹蔭下?等於慢性謀殺它展現銀杏花語的機會。
- 空間要大: 想想它未來龐大的樹冠和根系。地栽的話,前後左右至少預留3-5米以上的空間(視品種和環境)。盆栽?用最大最深的盆吧(比如半人高的陶盆或木盆),但這也只是暫時限制,長到一定大小就很難移動了,而且盆土乾得快,夏天澆水會累死人。
- 通風要好: 潮濕悶熱是病菌溫床。避免種在非常閉塞、空氣完全不流通的角落。通風好,能減少很多麻煩(病蟲害少很多)。
2. 土壤與介質:寧乾勿濕
- 排水!排水!排水! 這是銀杏的命門。它們極度怕爛根!地栽:選地勢高一點、不會積水的地方。如果土質黏重(像很多地方的紅色黏土),務必挖大坑(至少比土團大三倍),回填土混合大量「粗顆粒介質」改良(我習慣用:原土 + 粗河沙或珍珠石 + 腐熟樹皮堆肥,比例大約 6:3:1)。盆栽:直接用「排水超好」的介質(我會用粗顆粒的培養土,混合大量赤玉土、輕石、樹皮塊,比例視盆大小調整,原則就是澆水下去要很快流出來,不會積在盆底)。
- 酸鹼度: 銀杏適應力其實不錯,微酸性到中性土(pH 5.5 - 7.5)都可以。臺灣很多地方土壤偏酸,問題不大。避免極端鹼性就好。
3. 澆水哲學:像個吝嗇鬼
- 口訣:「乾透再澆透」。用手摸土表下2-3公分深都乾了,再澆水。澆水時要慢慢澆,直到水從盆底嘩啦啦流出來(地栽也要確保澆夠深)。
- 千萬別天天澆!也別讓盆底一直泡在水盤裡(盆栽大忌)!寧可讓它稍微渴一點點,也別悶濕爛根。冬天落葉休眠期,需水量更少,土壤保持有點潮氣就行(特別盆栽要注意)。
4. 施肥:淡泊養生
- 銀杏不愛吃重鹹(肥)! 薄肥就好。太過肥沃的土壤或猛施肥,反而容易引起枝葉徒長(虛胖),變脆弱,抗病抗風能力下降(颱風來就慘了),甚至可能幹擾它正常的休眠和變色機制(秋天該黃不黃)。
- 我的做法: 只在「生長季」(春天新芽冒出後到初夏約5、6月前)施點緩釋長效肥(如魔肥、好康多),均勻撒在土面上(避開靠近樹幹基部),量按說明書減半或三分之一(真的!)。或者,一個月澆一次超級稀釋的液態平均肥(例如花寶2號,濃度比說明書再淡一倍)。入秋後絕對不施肥!讓它專心準備休眠和變色。
5. 修剪:非必要不動刀
- 原則上,銀杏不太需要修剪!它們天生就有優美的樹形(特別是成年樹)。胡亂修剪反而破壞樹形,傷口還可能成為病菌入口。
- 何時該修? 頂多剪掉:
- 明顯枯死的枝條。
- 非常細弱、病懨懨的內膛枝(改善通風)。
- 極少數過低妨礙走路的枝條。
- 根部冒出的萌櫱(吸走主幹養分的傢伙)。
- 時間: 最好選在「深冬休眠期」(落葉後到次年春天發芽前),傷口流樹脂少(銀杏受傷會流出有味道的樹膠)。
- 手法: 用鋒利乾淨的枝剪,切口平整。大枝條修剪更要謹慎,傷口塗抹癒合劑保護一下。絕對別學某些公園把銀杏剪成圓球或方塊狀!(每次看到這種粗暴修剪,我都心疼又生氣,完全扼殺了銀杏花語應有的自然姿態)。
6. 病蟲害防治:預防勝於治療
- 病害(葉斑病、炭疽病等): 重點在環境管理!陽光足、通風好、排水佳、不亂施肥(尤其氮肥),植株自然壯,抵抗力強。發現少量病葉,摘掉銷毀(別丟在樹下當堆肥)。春夏潮濕季來臨前,可以考慮噴灑「廣譜性預防殺菌劑」(如大生粉、撲克拉錳)稀釋液,在葉片正反面噴灑(薄薄一層就好),尤其雨後噴灑效果較好。嚴重時才用治療藥劑(但效果通常有限)。
- 蟲害(捲葉蛾、介殼蟲等): 定期檢查葉背和枝條(尤其春天嫩葉期)。少量發現,手工捏除或用強力水柱噴掉。介殼蟲若已固定,用軟毛牙刷沾肥皂水輕輕刷除。必要時才考慮噴灑窄域油或針對性藥劑(注意濃度,銀杏對某些藥敏感)。
- 重要觀念: 健康強壯的樹,極少病蟲害!把前面提到的陽光、通風、排水、適當施肥做好,就是最好的預防。理解植物的需求,遠比濫用農藥重要得多,這也是尊重銀杏花語本質的一種方式。
問題 | 可能原因 | 行動 |
---|---|---|
葉子邊緣枯焦? | 夏季強光直射時間過長?盆土太乾忘記澆水?風太大?根系損傷(剛移栽或爛根)? | 檢查澆水狀況(見乾澆透),盆栽可考慮午後稍微遮陰(避免西曬),確認盆底無積水(爛根徵兆之一),剛移栽需時間恢復。 |
葉子發黃、掉落(非秋季)? | 最常見是澆水過多爛根!其次是長期缺水、光照嚴重不足、營養不良或病蟲害。 | 檢查盆土濕度!過濕立即停水,嚴重則脫盆檢查根系(剪爛根、換乾燥介質)。缺水則補水。確認光照是否足夠。檢查有無病蟲害。 |
秋天葉子不變黃或變色差? | 光照不足(關鍵!)、秋冬日夜溫差太小(平地常見)、樹齡太小、樹勢衰弱、品種差異(有些變色較晚或較淺)。 | 首要確認種植位置是否滿足全日照!無法改變位置則無解。耐心等待樹齡增長。加強平時養護讓樹健康。 |
新葉長得很慢很稀疏? | 光照不足(又是它!)、長期缺水、根系生長受限(盆栽太小或地栽土太硬)、肥力極度不足或過剩。 | 改善光照!檢查澆水頻率與方式(是否澆透)。盆栽考慮換更大盆或鬆土。施肥請務必「薄」。 |
打造你的銀杏角落:選品種與應用靈感
別被我前面說的困難嚇到。如果空間、陽光條件許可,擁有自己的銀杏,絕對是值得的長期投資(前提是你真準備好了)。來聊聊實際選擇與應用:
選品種:適合臺灣的選擇
- 原生種: 最常見、適應力相對較廣。生長勢強,未來樹形高大開闊。如果想體驗最經典的銀杏姿態與銀杏花語,選它就對了。但請務必預留足夠空間(無論地栽盆栽)!
- 垂枝銀杏: (有人叫它‘Pendula’)這個品種樹形非常優雅特別,枝條柔軟下垂。生長速度更慢,相對適合空間有限但想擁有銀杏的人(盆栽較易控制)。秋天金黃的枝條如瀑布垂下,別有風味。不過它開花的機率似乎比原生種更低(至少我見過的幾株老垂枝都沒開過花),但觀葉價值極高。這種獨樹一格的姿態,詮釋了另一種銀杏花語的優雅。
- 斑葉銀杏: (如‘Variegata’)葉片帶有不規則的乳白或淺黃色斑紋。觀賞性獨特,但生長速度慢,且斑葉部分對陽光敏感(太曬可能焦葉)。需要更細心的照料(尤其遮陰防曬),相對小眾。喜歡挑戰的園友可以試試。這類特殊品種的銀杏花語,更著重於獨特與珍稀。
應用靈感:
- 庭院焦點樹: 地栽,讓它成為庭園的主角。搭配耐陰的鋪面植物(如翠玲瓏、山蘇、小型的玉龍草)在樹蔭下(夏天落葉前有疏蔭)。避免在樹冠範圍內種植需要強光的草花。
- 大型盆栽造景: 選擇「垂枝銀杏」品種會更適合。使用極大的深盆(材質透氣如陶盆、木盆為佳)。搭配少量低矮耐陰的鋪面植物(如苔蘚、小型蕨類)或純粹欣賞樹姿。定期檢查根系,適時修剪過長根並補充新介質(換盆是個大工程!)。
- 盆景藝術: 銀杏也是盆景的好素材(特別是原生種幼苗)。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緻的修剪、蟠扎技巧。成型慢,但一旦成功,那份古拙蒼勁的姿態,能將銀杏花語的深意濃縮於方寸之間(這條路很專業,我只敢欣賞大師作品)。
- 行道樹與公園樹: 這是公部門的事了。如果社群或公園規劃能選用銀杏(注意雌雄株比例及落果氣味問題),形成林蔭道,秋日必定是全城焦點(前提是氣候配合變色)。在日本或韓國的一些知名銀杏大道,那份壯麗的金黃,就是銀杏花語最恢弘的集體呈現。
我自己還是最愛原生種銀杏。雖然它長得慢、佔地方,但那份原始的生命力,是園圃中無可取代的存在。每次抬頭看它在陽光下的姿態,無論是盛夏的青翠,深秋的金黃,或是寒冬裡遒勁的枝幹,都讓人感到平靜與力量。這種與銀杏花語的日常對話,是園藝帶給我最深的滿足。
Q&A:關於銀杏花語的快問快答
Q:銀杏也會開花?它開的花算不算真正的花?
A:會開花!但跟你認知中「典型的花」(玫瑰、百合那種被子植物的花)完全不同。銀杏是古老的「裸子植物」,它開的花沒有真正的花瓣和花萼,結構非常原始簡單(雄花像小葇荑花序,雌花像小突起)。但它們確實是產生花粉和胚珠(之後發育成種子)的生殖構造,所以廣義上稱為「花」沒錯。見到它開花,是理解銀杏花語奧秘的第一步!
Q:我在陽臺上種盆栽銀杏,有可能看到它開花嗎?
A:(老實說) 難度非常高!盆栽環境限制了銀杏根系的充分發展,養分和資源累積相對慢很多。加上陽臺環境(光照、溫差)通常不如地栽理想,要養到「成熟」(具備生殖能力)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極佳的養護。即使是地栽,也常需十幾年。盆栽要開花,需要超級耐心、完美的環境控制(大盆、充足光線、合理施肥)加上一點運氣。建議把賞葉(特別是秋天變色)作為盆栽的主要樂趣,開花當作意外彩蛋。
Q:聽說銀杏花很香?它開花時是什麼味道?
A:不香!至少人類鼻子很難聞到任何明顯的香味。銀杏花(無論雄雌)都非常低調,沒有鮮豔顏色,也沒有香氣吸引昆蟲。它們完全依靠風力傳播花粉(風媒花)。所以,就算你家銀杏開花了,你可能只是「看到」而不是「聞到」。這種不張揚的特質,也是銀杏花語中沉靜、專注本質的一部分。